他是发现沐瑶这个法子挺好的,毕竟传递消息这个,要全国上下都知道,实在太难了。
比如种地的法子,很多农人根本不识字,更别说是记录,只能口述。
但是他们熟悉天气,熟悉耕种的恰当时分,更是抓一把土就能大概推测出要不要施肥,什么时候施肥,需不需要灌溉之类的。
这些经验如果不记录下来,随着这些经验老道的老农去世后,就只能家人口口相传,却有可能口误而有所遗失,这就很遗憾了。
加上很多新作物推广,有些地方早早种下,经验要多一些,要是能写进书里,让人在城门朗诵,那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要让农人们记住,恐怕没那么容易。
乾隆就召集群臣相议,大臣有提出在茶馆里请说书先生,编成故事来说,有趣味更有意思,农人就能记下了。
也有大臣提出在城门口或者农田多的村落门口,让书生轮流去宣读,反复说,农人们自然也能记住了。
乾隆感觉这些法子都挺好的,更有傅恒提议,哪个农人能背下来,就让村里给奖赏,自然让其他人也能努力跟上了。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却也有大臣觉得如果农人都背下了,人数一多,这奖赏跟着多了,花费就多了起来。
傅恒是管着户部的,自然明白上回把伍老爷抄家之后,大部分财产都进了国库。
所以国库如今充盈得很,这点花费自是不在话下。
不过伍老爷究竟有多少私产,乾隆没对外宣布,傅恒也守口如瓶,户部帮忙清点财产的人更是什么都不敢对外说,所以至今大臣们都不清楚伍老爷究竟送了多少银钱进国库,只知道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