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恋乡的人,如果不是在家乡过不下去,不可能背井离乡跑这么远。

现在他们知道了红薯就可以育苗之后,迫不及待想回到自己的田地里,他们家里还有房子,虽然也不怎么好,但至少比这里的强,即将来的冬天,在家乡过,总比在外面要好。

不少难民开始返乡,带着几万斤红薯一起,别提多高兴了。

而豫州那边也传来好消息,那边的事情是郭忠跟祝大学士负责,那边的土地还是干旱,但红薯跟土豆在那,平均也有八百斤的产量,这种产量让 · 所有人欣喜。

因为日照时间长,豫州的红薯要比京城郊外的红薯更甜,这也算意外之喜。

更重要的是,不少富庶的地方知道这种新奇的食物,很多商人都想去尝尝鲜,于是赶着货物准备去豫州换红薯,有这样的往来之后,想必很快豫州就会恢复生机。

原本想象中灾年的惨状并没有发生,而是重获生机。

不少人提到沈家夫妇,心里别提多感激了。

是沈家夫妇才让他们重新有了新的生活,在豫州一带他们的名声骤然提升,凡是提到他们皆是仰慕。

太后越看奏章越生气,这都是郭忠跟祝大学士送来的奏章,讲的都是豫州的现况,而他们两个也准备打道回京。

这次平息灾情因为有红薯跟土豆的出现,处理的比以往都要顺利,年轻的郭忠可能没那么觉得。

但年事已高的祝大学士忍不住对郭忠道:“老夫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旱灾,当时人相食,烹小儿,人饿的吃树皮,吃泥土,就这样也饿死一户户百姓。当年要是有红薯这种神物,也不至于那么惨。”

郭忠看着手里的红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平平无奇的农作物,能拯救几百万百姓。

他们也该回京了。

这一趟,不仅是百姓对沈家夫妇有了深刻印象,这位祝大学士更是对他们赞赏有加,他一向不掺和朝中的事,勤勤恳恳做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