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处看去,这最后的一道战壕就像一道弯弯的月亮,又如一个巨人奋力地展开双臂,对第二战壕形成了拥抱状。
也幸好达牛渡口足够宽广,才让重真构筑出了这三道战壕,道道相连,环环相扣,誓将来袭的两个牛录的镶红旗骑兵,一口吞下。
至于剩下的四百名骑兵在哪里呢?
他们就在较远处的侧翼,一人看管着双马,健硕的战马蹲着,矫健的少年骑士便蹲在它们的身旁。
战马套着马嘴,骑士也嘴衔木枚,屏息凝视,聚精会神,等待着最后参战,一战而定乾坤的时刻。
这片人迹罕至的荒草丛,有接近大半个人那般高,以至于远处高坡之上的吴三桂,都没有察觉到他们的藏身之地。
不过从吴三桂的角度看去,三道战壕倒是极为明显,草丛断层的那长而宽的那一片,便是了。
正面的建奴骑兵就快摸到第二道战壕了,侧翼也快要完成迂回,形成包抄了。
这些他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却再无火铳的声响,即便他坚信重真一定会将最长最宽的那条战壕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在战局既定之前,他的心还是禁不住提到了嗓子眼。
他的担忧其实是有些多余的,对于这些基本战术极为熟稔的重真,怎可能会不考虑到这一点呢?
并且,数百人马再怎么小心翼翼地在荒草丛里穿梭,也还是会有迹可循的。
别的不说,便是零星的战马嘶鸣就不可避免,毕竟这些彪悍的镶红旗骑兵只是仓促迎战,并非如重真一般有备而来。
骄傲如旗人老爷,对于自己的定义永远都是冲锋定局,收割成片,便连防御用的盾牌都未曾携带。
如此一来,以有备图谋无备,一切便都在黄重真的掌控之中。
终于,随着布置在第二道战壕上的唯一一个陶罐地雷,也是最后一个地雷被触发,火铳的巨大声响再次传开。
并且这一次,比之前的接二连三以及此起彼伏,都要密集许多许多。
在重真的带头之下,四百名临时火铳手,就像是在发泄憋在胸口熊熊燃烧的怒火一般,将双管之中的弹药尽数倾泻了出去。
在如此密集的火力覆盖横扫之下,顿时荒草折断,青草四散。
荒草青草如被无形的镰刀割过一般,成片成片地倒下。
而草丛里的建奴与战马,也都像是遇到了死神的镰刀一般。
无论是正面佯攻的还是侧翼迂回的,只要是挨近了第二道战壕的,都无法避免用血肉之躯,或者所谓的镶红铠甲,去抵挡铁砂弹呼啸而来的火辣穿透。
挡无可挡,避无可避,只余凶猛地跳入第二道战壕这一途,才可暂时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