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从侦察哨兵的探报之中,得知后金终究还是撕毁了那份心照不宣的和议,悍然渡过辽河发动战争之后。
袁崇焕极为愤慨,不辞辛苦,亲往各大城寨进行战争动员,见军民一心,同仇敌忾,士气可用,这才放心,便又回到宁远,居中调度。
是役,满桂驻军前屯,以为宁远后盾,从战略布置的角度而言,并无不妥。
祖大寿以副总兵左辅和朱梅为辅,驻防锦州。
赵率教屯军松杏二座无时无刻不在加固的山寨之中,为锦州侧援,以避免这座坚城陷入被围的尴尬境遇。
如此布防,与历史上略有不同,然而万变不离其宗。
总而言之,宁锦大战终究是沿着历史的车轮,行至了一触即发的车轨之中。
并且一鸣笛,便是犹如冒着腾腾黑烟的火车一般,滚滚前行,势不可挡。
谁若是妄图阻挡这场大战,那么无论摩拳擦掌的大明关宁,还是厉兵秣马的后金,都会率先将之碾碎。
宁锦大战,开始了。
而此时正值大凌河畔麦子大熟的时节,关宁少年若退,那么一场夏季的暴雨之后,辛苦了数月的成果,便会烂在壤间化作养料,继续滋养肥沃的黑土地。
或许,很干脆地认怂,将半年的收成拱手相让。
倔强的关宁人,对于这两种结果都是不能容忍的。
因此,莫不铆足了劲儿,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
蔡家楼台,是矗立在辽河平原之中,一座集哨望传烽与阻敌防御于一身的小型墩台,常驻明军十七人。
并因其于辽河平原之中鲜有的独特地理位置,在诸多的墩台之中,属于孤悬于外的那一座,犹如小小的螺丝钉,牢牢地楔定在黝黝的黑土地中。
黄台吉原本以为,如此瘦高的一座墩台,根本就不堪一击,只需他伟大的大金天聪汗打一打响指,便自有粗壮的女真勇士一个冲锋,便能将之夷为平地。
然而事实却是,半个牛录的步卒围绕着这座墩台攻打了许久,却仍然没有办法突破至墩台底下去进行攀爬。
因为黄泥掺着芦苇糊就的墩墙之中,有着不少的小孔,不多不少,刚好十七个,正泛着幽黑的光芒。
里面的明军士卒就是透过这些小孔,将黑幽幽的火铳管口伸出来。
都犯不着用眼睛看,只需用耳朵随意一听,便可躲在墙体之内,向着底下呜哩哇啦兴奋嘶吼的女真勇士开火。
随着一圈又一圈巨大的火铳闷响,悍勇的女真勇士便也一圈又一圈地倒下。
黄台吉一度认为,如此巨大的声响单是在如此瘦高的墩台之中回荡,便足以将躲在其中的明军士卒耳朵震聋。
然而睿智如他,能够想到应对炮火对于战马造成影响的最好办法,便是将战马的耳朵捂上。
那么,那些蠢兮兮的明军将士,又怎会想不到将自己的耳孔堵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