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袁崇焕起复 孙承宗暂无

重真始终认为自己与崇祯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他因为时光机来到了这片平行时空,又因宿命的交融在坐上了这个位置。

他不想成为一名悲剧的亡国之君,更不想去纠结究竟谁才应该为了这个王朝的覆灭而背锅,因此一直都在努力地未雨绸缪。

其实很多事情压根就无需让他以信王的名义去布局,只需顺水推舟,甚至于默默看着,就有着那么一帮大臣,帮他完成他想完成的事情。

比如说,重新启用袁崇焕。

其实相对于袁崇焕来说,重真更加钟意于孙承宗。但是不知为何,东林的高官居然都忘记了这个正在高阳闲居的德高望重的老人。

“那就袁崇焕吧,不过蓟辽总督是不可能的,袁公都只是登莱巡抚,他何德何能可以居于袁公之上,宁远、宁锦大捷么?还不够,远远不够。除非他真的能于五年之内平定整个辽东。至于尚方宝剑,更是妄想。”

没了魏忠贤,重真、刘太后、张皇后又都反对再培养一个权阉出来,天启自己也心有余悸,于是就只好亲自尝试着批阅由内阁挑选呈递上来的奏折。

别说,还挺在行,至少对于这份由东林精心准备的奏疏,就批得十分到位。

由东林匆忙组成的内阁,自然代表着东林的最高利益。

天启合上这份奏疏,同意重新启用袁崇焕,却驳回了其余的请求。

没了权阉,重真就只好暂且充当着替天启跑腿的角色,天启也有意栽培他,于是这份奏疏很顺势地就来到了他的手中。

回想起自己也曾写过奏折,并且也跟袁崇焕多少占点儿关系,不禁有些恍然。

身体有了较大改善的天启,那颗敏锐的帝王之心便再度活跃了起来,瞥了一眼重真道:“怎么,信王对于朕的决定,是否持有不同的意见?”

重真摇头道:“臣弟只是觉得袁崇焕这个人言过其实,五年平辽,亏他说得出来!宁远之战中若无蝗虫英烈一力促成的觉华血战,何谈大捷?宁锦之战后若不是袁公趁势发起登莱战役,能否收复一般的辽西平原还两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