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粉丝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盲目和冲动,会以个人实际需求、经济状况为主导,兼顾偶像崇拜,对于自己使用感不强和承受能力范围外的产品,他们则保持着较为理性的态度。

对于粉丝而言,在对偶像的消费中,不仅可以展示与重塑自我认同,而且能够满足个人欲望和宣泄情感。但是,在粉丝消费场域中,无孔不入的资本使得粉丝的消费行为受到商业逻辑的裹换。

正如坚持“消费操纵”的理论家们认为的那样,文化工业生产出充满特定意识形态的产品,一方面在不断制造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在向全社会灌输特定的意识形态。就像广告商将各种浪漫的、虛幻的意象附着在普通的消费品上一样,文化工业在借助偶像这一文化商品向粉丝消费者灌输一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并试图控制他们的行为。

此外,偶像身上所谓的理想生活,模糊了消费观念、消费能力、性格特质和个人社会化程度等消费差异之间的界限”。

而粉丝在情感驱动的符号消费中更容易忽略这些差异。对偶像符号的消费,表面上营造了一种“人人皆可消费”的公平感,促使粉丝热衷于对偶像意义进行建构。但是,被粉丝忽略掉的阶层差异却是最大的不公平。

粉丝对偶像外形、内在品质和生活方式的强烈认同,有可能脱离了粉丝的 生活实际。

因此,即便粉丝将偶像的完美特质投射在“ 理想自我"上,并在消费偶像的过程中汲取了勇气和能量,但是这样的“理想自我”终究无法实现。

今日论文:

[1]肖晗 恶意引导粉丝“氪金”不是营销正途[n] 中国艺术报,2020-07-27(002)

[2]高原青 情感类公众号粉丝消费心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姬凯 粉丝消费的内在逻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戴蕊璞网络综艺《创造营2019》中的粉丝消费行为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6):7-8

——————

呜呜,昨天三次掉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