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可以从正规渠道出国,可手续、费用、官僚
只能用这种‘非常’办法离开。
通过小船驶到外海,再登大船。
“是是吴老大辛苦。”妇人不舍地松开儿子双手,“去吧,一切小心。”
张新点点头,把出门前换上的新布鞋从脚上脱下来,轻轻地揣到怀里。
愿望很美好,但张新知道,这次离开,下次是回来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以后,甚至是永远
最后看了眼这具身体的母亲,张新赤脚走到海水里,登上一艘十五六米长的木船。
这艘木船的终点是正东方向三十公里。
“划船,把浆拿起来,大家用力划。”吴老大对众人吩咐。
张新最后上船,拿起船浆便开始刨水。
十多人一起划,小船快速离开岸边,向着大海深处游去。
“你为什么去爪哇?”
“逃壮丁。”
“我也是”
并排坐在张新前面的两人低声交流。
巧了,逃壮丁也是张新出走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张氏从人们的言谈中得知,爪哇国那里气候湿热,雨量充沛,适宜农作。
而当地人疏于耕作,又不愿从事商贩。
反之,唐山人勤快,能吃苦耐劳,到那里去可以从事农、工、商、渔各业。
就业和发财的机会很多,其中经营有方者,已成富翁。
唐山人极重乡情,对新去爪哇国的同胞,特别是到那里去谋生的同乡人,无论过去是否认识,均会热情接待。
接到家中免费食宿,直到谋得生计,以免这些同乡在举目无亲的异国它乡流落街头,客死异地。
唐山人把帮助同乡谋求职业,互相牵引,使其能立足扎根,熟悉环境,视为义务。
这种传统,使一地的唐山人形成势力,使想出去的人们敢于离乡出海到爪哇打拼。
对于沿海贫苦家庭来说,把儿子送到爪哇去,有一股难以抗拒的引诱力。
在老年人的眼光里,更是把敢于出海去外面闯世界的青年,看成有志青年。
于是,张新便被这具身体的母亲张氏,安排了这场‘逃离’。
“闭嘴!”吴老大低喝一声,“我们随时会碰到官兵的巡逻船,不许说话、更不许有人点火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