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杨黄狗

为了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张新工作也是不惜余力。

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在摊位上和小伙伴一起忙到上午十点早高峰过后。

然后到店里陪装修、买材料。

下午三四点到鱼市买原材料。

傍晚回到家里马不停蹄准备、制作第二天摆摊所需。

基本每天工作都是重复的。

也是无数唐山人在爪哇的缩影。

新店营业的前一天傍晚,张新再次来到三和城码头。

朝饼铺老板拱了拱手,张新问:“老板今天是不是有轮船从唐山过来?”

饼铺老板笑道,“算算日子,今天有船到,是有认识的同乡过来吗?”

“是的,早前还是托您带的信,多谢。”

“客气了,我只是张永福先生的伙记。”

提到张永福,张新从口袋里拿出5盾钱,递到饼铺掌柜面前,“小子和同伴初到三和城时多亏照顾,这5盾捐给后来的同乡吃饼。”

掌柜推了回来,“张永福先生每月给的赞助足够买面粉,你存起来吧。”

“请掌柜收下。”张新又把钱推回去,“大家皆把帮助同乡视为已任,小子也有这份心意,不能全压在张永福先生一个人身上。”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如果不还这些钱,心里总有矮一头的即视感。

不是说张新忘恩负义,如果有机会遇到张永福,他会客客气气、礼待有加、奉若上宾。

但这种客气、礼貌,是从平等出发的。

见张新真心要给,掌柜接受了5盾。

两人又聊几句,一声悠扬的气笛传来,从唐山出发的轮船到了!

张新朝掌柜拱了拱手,快步小跑到码头旁边等。

很快轮船停靠,并放下梯子。

下船前先经过红毛怪登记,然后才会放行。

放在前世这等于就是入境了。

看上去很容易。

原因和大势有关。

此刻正处在历史上难得的短暂平静期,不仅爪哇国,周边国家也都迎来一次不错的发展机遇。

这就需要大量劳力,殖民政府自然乐得接收人口。

人口越多、创造的财富也越多。

就在张新走神时,一个又一个同乡向登记员报上各自的名字、年龄、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