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四合院围着它,看上去孤孤单单。
“姑爷来了!”
一个年轻妇人、身边跟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突兀从旁边一个房间走出来。
这是郑舟漫母亲嫁进郑家时带过来的婢女李秀,孩子是她和郑奕住的。
按规则她随进郑家后,依旧和原主同住、依旧是婢女身份。
不会因为她为郑奕住生了儿子而改变。
甚至郑奕住不会记得这个李秀,而这个儿子,在郑奕住眼里是郑舟漫母亲生的儿子。
生活中,陪嫁婢女的地位比妾更低,连亲生儿子也不是她自己的。
“李姨好。”
郑舟漫来时路上提前介绍了院子里的人,张新向她微微躬身抱拳。
李秀微微屈膝,“不敢当姑爷行礼,请移步堂屋,小姐正在等呢。”
她口中小姐指的是郑舟漫母亲——黄丽。
这个名字,也是来时路上才知道。
小院坐北朝南是正堂屋。
郑舟漫母亲黄丽身着唐山人华丽盛装,走到屋外廊道下迎接张新和郑舟漫,看上去没有一点架子。
“娘。”郑舟漫屈膝行礼。
“”
张新躬身抱拳,突然卡住了,不知道叫对方什么。
“姑爷,你需要叫岳母。”李秀在旁边笑着提醒。
张新双手奉上礼物,道:“岳母大人好。”
李秀替主人接过‘纳吉’。
“请屋里坐。”
“是。”张新恭敬应声,和郑舟漫移步进入堂屋。
古代封建风格式厅堂。
厅堂正北、正上方、最高处。
45度角向下,挂着一副木匾,上书:‘堂寿德’三个繁体大字。
应是从右往左读——德寿堂。
字体苍劲有力,看上去像是某大家写的。
木匾下面墙面上挂着三副字画。
居中是幅道教神仙画,老神仙头戴官帽、手拿佛尘、脚下还有两个仙童。
神仙画两边,是两幅对联。
右边:福禄欢喜长生无极。
左边:仁爱笃厚积善有征。
三幅字画下面。
是一张长条形供桌,供桌两端摆放着两只青花瓷、圆筒花瓶,除此之外其它再无一物。
看上去整洁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