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朗摇头:“我只是担心。若魏国公造反,你是帮忙还是对抗?”
赵玉尘想了想:“对抗。宣宗虽有糊涂之时,但总体对我们都还不错。皇上只是年幼,并非天生无能,过几年也会成为明君。”
赵廷宜:“魏国公先后效命于唐、晋、汉和周,不似忠心之人。他有勇有谋,善于用兵,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随时都可能起兵造反。”
赵元朗:“若他造反,我国必然动荡。倘若外国趁此联合进攻,我们如何抵得过这内忧外患?”
赵玉尘:“你们到底想说什么?你们想联合我一起对付魏国公?”
赵廷宜:“玉尘哥哥,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看待朝臣篡位做天子这现象?”
赵玉尘:“追逐权利而又有能力者,顺应时势、把握机会成为一国之君,无可厚非。其实,谁当皇帝对我来讲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了皇帝之后,他能够励精图治,使黎明百姓安家乐业。”
赵元朗:“如若魏国公当了新帝,体恤爱护百姓,你是否支持他?”
赵玉尘:“我会问太后的意见。若她不喜,我便给她护国。若她欢喜,我便遂她所愿。但改朝换代都要死伤许多将士与百姓,我并不喜欢。”
赵廷宜:“北周宣帝的皇后是隋文帝之女,隋文帝建国后,封她做了乐平公主。她余生富贵安康,实在美好。”
赵元朗:“如若太后不反抗,魏国公不伤一兵一卒就当了新帝,你是否支持?”
赵玉尘点头道:“若是如此,我不会挑动纷争。”
兄弟俩相视一眼。
赵廷宜:“玉尘哥哥似乎比魏国公更得人心而登基称帝。”
赵玉尘微蹙眉宇:“不许胡言乱语!魏国公不一定如同北周随国公。我也只擅长军事,不懂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