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年前后,曹寅注意到贩铜是个好买卖,就拟了一份奏折,说自己也想参与此行,可以给内务府创收,但贩铜需要大笔资金,所以想从内务府借十万两银子。康熙看过这道折子,立即准奏。】
【随后好几家内务府世家也闻到这里面的肉香,都来抢食,争相压价竞争。曹寅贩铜逐渐亏本,他又拟写奏折,找了一个丝毫经不住推敲的借口,说自己不想干了,康熙还是当即准奏,连亏损的本钱都不追究。】
【这还不算什么!】
【曹家最厉害、最让人眼红的是,康熙六次南巡,连续五次都是曹寅承办接驾大典(四次南京接驾,一次扬州接驾)。】
【康熙更是在曹家住着的时候,曾拉着曹寅母亲的手对别人说:“这是我家老人!”】
【这都皇帝家的老人了,谁敢不给面子?】
【而且,曹寅还有一个特殊任务:访查江南的吏治民情。官员也好,百姓也罢,只要有让他们觉得不妥之处,都可以直达圣听,秘密启奏。】
【按规矩,清朝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直接给给皇帝进呈奏折。但曹寅以广储司员外郎之五品官职长期主持江宁织造署事务时,呈送的奏折就比那些二三品的封疆大吏还要多。】
【就这,康熙还鼓励他多多益善。有公事自然也上报,没公事也可以写写私信啥的嘛!咱们这交情,那么见外干嘛?】
【有一次,康熙还在“知道了”的批示旁,画了一朵梅花,这是要送给曹玺一朵小红花,以示奖励吗?】
康熙:“哈哈哈哈!那不过是朕一时起了顽心,算不得什么?”
雍正:“父皇仁爱!”
乾隆:“圣祖爷对待下人,那是没得说啊!”
【即便是在曹寅因为接待康熙而亏空了三十七万两银子,两江总督噶礼上奏弹劾曹寅,康熙也从中回护:“朕知其中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