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间大办公室之中,已经有不少技术人员的身影,大家正专心的在自己的电脑前面,认真的看着动车组的设计图,消化并理解着这些设计图。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这是唐飞对大家提出的要求,身为动车组的技术人员,不但要知晓动车组的原理,结构,采用了那些先进技术,还必须消化并理解自己负责部分的设计意图,能吃透它们,为将来在jf200a动车组的基础上改进和改型积累经验。
“老板,您看,一切都开始步入正轨了。”
吴京安陪同着唐飞,已经看了好几间大办公室,每一间办公室都是一个个的卡座,已经有不少的技术人员。
唐飞点头道:“进展不错,但保密工作必须严格,暂时不宜向外界透露关于jf200a型动车组的任何消息。”
想了想之后,唐飞道:“暂时保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三个月之后,可以向外界适当的透露一些我们的研究进展,另外,到了那个时候,动车组的一些零部件可以考虑开始进行试制。”
“老板,我也基本是这个打算,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大家对动车组的技术也消化理解得差不多,我们的技术团队应该也会到两、三百人左右的规模,完全可以开始尝试零部件的试制。”
jf200a型动车组的设计技术资料很多,光大大小小的设计图纸就有好几千张,每一位技术员将所有的图纸全部理解消化,那肯定不现实,也不可能。
吴京安已经做了详细的分工,下面分了若干个技术小组,每一个小组只要理解消化本小组相关的设计图纸就可以了。
如转向架小组,小组成员只需要理解消化转向架相关的设计图纸。身为具体的设计人员,可能还不必要理解消化整套转向架相关的设计图纸,只需要理解消化和自己相关的那一部分图纸。
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足够了。
在时间上,唐飞不想拖得太久,但也不能太快。如果拖得太久,势必会将动车组的研发试制过程拖得很长,对发展不利。如果时间上太快,那又太惊世骇俗,也许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比较合适。
在吴京安的陪同之下,唐飞看了整个研发团队的情况,见一切进展不错,心中也十分的放心。
接下来,唐飞要去一趟深海市。
不管是九洲电子公司的杨成林,还是九洲重工的朱一峰,他们总会隔三岔五的打电话给唐飞,汇报他们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