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纵观历史,康熙深深地觉得荀子那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2)精妙。民心很重要,若是老百姓活不下去,那定是会掀杆而起的。
他说道:“所以自战事定后,朕之治国安民之策,裕民为先,与民休息,减免赋税。”
胤禩连连点头。
“朕慕汉文帝之王道、仁政。惟愿天下安,做明君、仁君,希望在朕之治下出太平盛世。治国之道,定要宽仁,朕相信距离那一日已经近了。”
抛开政治立场,只谈论国家大事,民生大事时,胤禩可以畅所欲言,他将近些年的各地人口增长之数禀告给君父。
康熙道:“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胤禩终于将第三篇“秦王嬴政”的故事脉络理顺了!
他满面欣喜地谢过君父,捧着对先秦史写满了笔记的册子,还有汗阿玛的观点离去。
留下康熙久坐于御前,沉思良久。
“公子扶苏……秦二世胡亥。”
“胤禩是在暗示朕什么?”
梁九功一脸迷茫。
他没听懂啊!
皇上与八贝勒难道不是在聊秦朝历史,聊始皇,然后聊到了皇上的功绩与对未来的畅想?
您不是夸八贝勒能力绝佳,不慕名利,一心为公,乖顺孝顺吗?
康熙想了想,又觉得是自己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