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街边树影下,两名英挺少年并肩而立,一人倚着墙,睁着惺忪的狐狸眼,黑沉沉的目光注视着马车离去的方向,另一人站在他身前,身姿挺拔,手扶佩剑,仿佛一把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的□□。
“燧哥,那小子可不像是重伤初愈的样子。”扶佩剑的少年疑问道,“你莫不是认错人了?”
“不,他就是宋郢养在府里那个傻儿子。”倚着墙的少年冷森森地说,“我亲手把削金刃插进他后心,怎么会认错人呢?”
“这就怪了,燧哥,不是弁弟怀疑你,”扶剑少年瞅着同伴,上下打量,“你那削金刃,该不会是伸缩的吧?”
倚墙少年冷哼了一声,没搭理扶剑少年的胡说八道。
……
从西北城区穿过整个京州城,来到位于对角线上的清流书坊,着实花了两个时辰,宋凌霄在马车中与云澜推算了一番,心中的点子越发清晰成形。
他要做押题卷!
宋凌霄作为出版社小编辑,接触的最大两类书,不是通俗小说、社科日用,而是教辅材料和儿童绘本。
这两种书,市场极大,只要渠道做好了,总是能挣到利润,比其他种类稳妥得多,毕竟赚的是刚需的钱,家长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这起跑线长达十几年,其间需要的教辅材料数不胜数,如同吃饭喝水一般每天都要用。
而且,今年的高三和明年的高三又不是一拨人,只需要根据每年的考题稍加调整,就可以年年再版,长销不衰。
宋凌霄之前决定把书铺开在贡院附近,也有此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