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康氏建设是在一个好的时期,赶上了香港地产第二次鹏飞,因此康氏建设顺势而上,成了香港潜在的十大建设公司之一。
不过因为康氏家族以前的“劣迹”,以及“汉奸”之名,康氏建设往往用控股的方式来控制其它香港有实力的建筑公司,以便于投标,以及跟进政府城市建设等项目。
也正因为如此,康氏建设实际上是个控股公司,旗下足足有八家实力雄厚的建筑公司。
宋志超之所以要吞下康氏建设,看重的就是这一点!
要知道,作为过来人宋志超清楚地知道,香港地产业未来还足足有二十年的黄金期,像李家城,李照基那样的牛人,几乎都是靠着地产起家的。
因此可以说,香港十大富豪,有八成都是靠着地产业撑起来,宋志超虽然对此嗤之以鼻,却也不得不承认——做地产,很搵钱!
可是如今宋志超虽然财力雄厚,却很难在地产方面插上一脚,原因很简单,第一,想要做地产,必须要有地皮;第二,想要做地产,必须要有建筑公司。
地皮方面好搞掂,只要有钱,就可以参与政府地皮竞拍投标,亦或者是民间土地买卖,比如这一次,宋志超就提前收购了赤柱监狱200万平方英尺的土地,总花费超过十五亿。
可是在建筑公司方面就难办了。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港英政府对建筑公司管控十分严格。
话说,在香港地产刚刚起步的时候,政府对于建筑公司还不怎么在意,认为只要能够承建房屋大楼,拥有建筑资格证明就ok。
因此,当时很多没读过几年书的很多江湖大佬,都看到了建筑行业的暴利,直接安排一些没有施工资格的建筑团队,聘请一些没有做过工程的大老粗,通过抢夺等暴力手段,承包各种大楼建设,从中抽人头,使劲儿搵钱。
可想而知,那时候香港的建筑行业有多混乱,大楼建设质量有多烂。很多时候,居住的人甚至可以用手就把住的墙壁抠个洞——那些砖块的质量,比豆腐还渣。就这样,到了1972年,香港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618雨灾,期间发生因持续暴雨,降雨量达6523毫米,导致山泥倾泻的严重灾难事故。
当日,先后发生在九龙观塘翠屏道山泥倾泻,覆盖了山下的整个鸡寮临屋区,及港岛半山区旭龢道,楼高12层的旭龢大厦倒塌惨剧,是次雨灾共酿成150死93伤,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多人死亡的水灾、山洪暴发及山泥倾泻意外。
也正是这次灾难,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