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5页

赵浮生记得自己看过一本书,里面有一段来自民国时期的导演说过的话:“一个编剧导演人不仅仅是随便把一个故事搬上胶片就算结束了,他最起码应该是一个作家,一个有独特风格、正确的认识而为大众所知的作家。”

之前赵浮生一直深以为然,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可现在,他知道,这句话太理想化了。

原因很简单,在商业电影盛行的年代,创作者早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在他们看来,哪怕是爆米花电影,只要能够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那就是好电影。

这种论调甚至影响了很多人。

甚至于赵浮生自己,在重生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也认为,被观众喜欢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因为好的票房证明了绝大多数人的眼光如何。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对于这个行业了解的越来越多,赵浮生却发现,自己想的太片面了。

这世界的发展,从来都是依靠少数人引导的,也就是站在这个世界顶端的精英们。

至于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愚昧的。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事实。

普罗大众具有很大的盲从性,对于真相什么的,他们其实并不在意,甚至于,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们更喜欢看热闹,而不是理性的去分析一件事。

后世诸多新闻,动辄引发巨大争论,网民们为此往往恨不得把对方八辈祖宗全都扒出来骂一顿,可事情的真相,却没有几个人在意。

为什么公知们总是喜欢自诩高高在上,就是因为他们清楚,无论他们做了什么,很快都会被忘记,因为人是最善忘的动物。

娱乐圈这一亩三分地,无论是明星也好,还是行业本身也好,说是最龌龊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

至于未来华夏的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