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明天再看看。”
想了想,叶敬最终还是赞同了赵浮生的意见。
不管怎么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既然已经播出了,那就像赵浮生说的那样,总要再看看的。
事实证明,赵浮生的选择,是正确的。
转过天来,《武林》的收视率,在第二天就已攀升到426,超过了2007年央视收视率最高的《京华烟云》同期的收视率,成为同期开播的大戏中收视率的第一名。
开播十天收视率达百分之九点五。
此后,电视剧的收视率一直稳定在百分之五左右。据网络调查显示,追捧该剧的观众年龄集中在十五到三十五岁。
这段时间,叶敬高兴简直合不拢嘴。
没办法,现如今舆论方面对于《武林》电视剧的赞誉简直是不绝于耳。
“在这部剧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幽默与温情、后现代风格的解构和现实主义的教诲、对武侠的反讽与对侠义精神的弘扬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还掺杂着网络语言、流行歌曲、广告段落、综艺节目、时事新闻、时尚资讯等等。”
“华夏情景喜剧史上两大最巅峰之一。”
“《武林》真正想说的不是武林,想论的也不是江湖,它是以古装喜剧的形式,披着武侠剧与情景喜剧的外衣,在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里,增强了与生活的反差,避开了现实的羁绊,在主旋律的意识形态支配下,无所顾忌地讽喻现实,上演着现代人的琐碎生活和喜怒哀乐,形成了强大的喜剧张力。后现代主义包装的采用,还拉近了作品与不少年轻观众的情感距离,为不少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可资谈论的新话题。”
“《武林》的戏说之所以成功地登上大雅之堂,关键在于戏说度拿捏得准。它解构、反讽武侠,而不颠覆侠义精神;失重地戏仿人生,而不消极失落。”
“从形式上来说,《武林》的风格的确很先锋、时尚,运用的表现手法也是拼贴、反讽与戏仿,不受时空的限制,不管题材的分类,方言、笑料、游戏、广告用语、影视文化、流行音乐等等信手拈来,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倾向。但是该剧对‘戏仿度’进行了精心的把握,于戏谑反讽之中点击了当代人生百态,生动鲜活地戏仿出一种理想失重之后的人生状态。”
当然,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有人干脆就说:“收视率高的未必都是好戏,《武林》虽然很火,但它只能逗乐,而不是一部优秀作品。”
对于这种人,叶敬和赵浮生都选择了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