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柱当时去广播站只有一个原因,不想下地干活。他早早起来后,风雨兼程,按点到广播站,比公鸡打鸣都准时。负责播音的人是个腼腆的知识青年,他不好意思赶林三柱走,于是林三柱听了一个月的广播,吃饭听,睡觉听,上茅房听,听的都快吐了。
“闺女,我跟你说,人家知青说话都带着一点城市味,那个发音吐字,清清爽爽的跟白开水一样。”林三柱看了一眼封兴修和封景铄,“他们俩说话就很好听,不跟咱们一样。”
林三柱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但压不住有一颗追求时代前沿的心。
首先是海市,它从民国起就遥遥领先,只要是海市的牌子、海市的东西,就会遭到人们疯狂抢购。其次是京市,它作为国家首都,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文化中心,尤其是建国后,几个五年计划一实施,京市立马得到了飞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内已经超过津市,荣升为第二大城市。
林三柱觉得一口方言又土又掉价,他知道封景铄是京市人,说话更有城市味,所以转头问封景铄:“你教叔你们那的话咋样?”
林青莱放下手中铁盒,往封景铄的方向看去,模样确实好。
她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工程师思维让她对牛棚没太大感觉。她记得书中说第十三生产队牛棚里的人都得到了平反,至于第十五生产队,文中没提,但她不认为封兴修能够官复原职。
一来□□势变化太快,当官这种事一旦有了空档期,再复职很难。二来封兴修政敌不少,他们不可能坐以待毙,即便封兴修有平反的机会,他们也会杜绝这种可能,晚上六点,生产队大喇叭里传来老队长的声音,“社员同志们,下工了!”老队长这声“下工”立马让林三柱肚子瘪了。
林青莱在心里默默记完账,拖出黑匣子,然后把弹弓扔给封景铄,十分自然地布置任务道:“明早去山上打几只麻雀,别让人发现了。”
封景铄研究了会儿弹弓,哼道:“知道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听话,他是个务实的人。
封景铄生在一个母系家族里面,母亲以及三位姐姐都是风行雷厉女强人,他从小被送去英国读书,后来在美国,等成年之后回国上大学,未料一场意外,让他穿到这里。
封景铄的人生十分单纯,而林青莱不一样,父母在她很小时离异,又很快组建新家庭,在这种环境下,林青莱很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和当家做主。
林青莱搞定封景铄后,又对林三柱说:“爸,我明天不陪你去了。你晚上回来前去食堂打个肉菜,拿回来吃。”
林三柱保证道:“没问题。”花钱他是一把好手。
说到肉,封景铄有些馋肉。他原本就是个无肉不欢的主儿,但今早起来一直到现在,嘴里全是玉米糊糊的味道,太痛苦,于是问道:“山上有野鸡、野兔子吗?”
林三柱立马回道:“有啊,咱们这个地方在山区,最不缺的就是山,队里整天说‘公有公有’,所以山上有的是野鸡、野兔子,我之前碰见过周小海,就是周老头的儿子,他经常上山,我看弄了不少好东西。”
封景铄眼睛微微一亮,户外运动他最擅长了。
第9章
林三柱今天包里装了一个麻袋,他哼着歌,嘴里呼出白气,跟鱼吐泡泡似的,一串一串不停歇。
麻袋是他闺女塞给他的,为了盛垃圾。只不过这个垃圾有些特殊,是医院实验室的垃圾。
医院北边有个实验大楼,装修十分豪华,它旁边有个垃圾池,里面全是黑色袋子。林青莱昨天用手一扒拉,发现袋子里全是废弃的试剂瓶,量筒、锥形瓶……都有,有些碎成渣,一块一块黏在一起,有些破了口子,像是被老鼠啃了一样,不管怎样,都是实验室不要的垃圾。
林青莱嘴角翘了翘,这些试剂瓶完全可以再利用嘛,灯罩、笔筒、花盆……碎成片的可以插在地里反射阳光,或者插在墙头防范小偷。
昨晚上她把这事一说,林三柱大力支持,他本就是个喜欢往家里扒拉东西的人,不管是捡的还是抢的。
林三柱先去洗衣房报道,他像模像样戴上黄色皮手套,端着一个大木盆往水池那边走。
他没跟昨天一样,啥事都让孙淑花做,“大姐,咱俩先合作,把这床单全洗了。”床单是大件,洗起来比较费时,林三柱拧开水龙头,说道:“你洗净,我摆干,这样快。”
孙淑花来的很早,因为要帮林三柱洗衣服。她一听这话有些感动,这事本来就该她干,如今搞成分工,她心里有些不得劲,觉得自己占便宜了,于是说道:“大兄弟,你去忙你的吧,这床单我来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