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天灾连绵不断,你掌控的地盘足够大,就可以把发生天灾的地方的子民,运送到另一块风调雨顺的地盘安家。
更可以把其他地方吃不完的粮食商品等等,运输到灾区。
人祸也不难处理,你觉得谁留在大明内可能是祸害,直接把他们发配到远方海岛就行了,外面的世界,是跑马圈地,随便嗨啊。
遗憾的是以前张居正等人根本没看到过外界,直到今天才被几位仙君刺激的清醒过来。
对于改善大明国事有了充足的信心,决心,张居正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放权什么的也无所谓了,他现在不止默认朱翊钧掌管了东厂,锦衣卫。
内阁权利也开始放给张四维和申时行,更打算重新补充几个阁臣,比如礼部尚书潘晟、吏部左侍郎余有丁,这两个就是他比较看好的阁臣,也都是改革派。
扩张海权,以及大明境内推行一条鞭法等各种改革事,还是要并行的,他私下里和张四维都推心置腹的深谈了一晚上,也说服了张四维这个反改革派。
没毛病,张四维以前觉得改革削弱了世家大族太多利益,但是,睁开眼看天下后,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利益权势,和海事对比,真是不沾级了。
牺牲家族一部分地方利益,若能换来海事上的优先权,那才是一粒小米换一个西瓜,赚翻了的美事,就算现在张四维也没来得及和家里各方人物交流,可张四维清楚,这是任何一个有脑子的,都愿意去交换的生意。
张家的山西豪族,以前和海事根本不搭边,就算朝廷大肆扩张海权,也是沿海一带的士绅豪族最容易得利,若再不把握机会,张家会百分百错失这一条呼吸中都在扩散着金银气的财路。
第2218章 排排坐,分果果
一段时间后,大太监张鲸再次带着三个中老年男人步入乾清宫,朱翊钧顿时笑道,“几位国公来了,快宣座,朕这次请几位国公来,就是想商讨一下改革京营一事,打算让戚少保入主京营,为了我大明练出一支精兵来。”
“不知道几位国公意下如何?”
这三个中老年男人,为首的是第四代英国公张溶、嘉靖十四年1535年袭封,已经在国公位上45年了。第二个是七代定国公徐文壁,隆庆二年12年前袭爵,这和南都的魏国公徐邦瑞,算是同一个老祖,一脉两国公,大明最显赫的勋贵家族。
最后一个是成国公朱应桢,今年万历八年2月刚刚上任。
嘉靖朝以后,大明仅存的五国公,三个在京城,一个在南都,最后是黔国公沐昌祚震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