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刻晴在旁,接到的是沈一云的电话,因为李峥的电话打不通,她只好打给常刻晴。

在沈一云的描述下,光速发表的缘由更加清晰起来。

话里话外就是一个巧字。

胡增武打电话拜托的朋友,根本不是初审编辑,而是身为加州大学生化学院大佬的复审编辑,在李峥投稿后那位大佬直接找初审要了稿子,看到如此精简突破的内容当场震惊,便立刻叫上三五个学生在本校实验室进行了完美复现。

内行当然是知道门道的,通常而言,实验的突破性与难度都是成正比的,越想出牛逼成果就要熬越久,像这种极其简单又极其突破的实验,既是万里挑一,又是迫在眉睫,随便耽误个三五天都有可能被其他人或其它期刊抢发。

大佬因此立刻走了紧急流程,另两位复审员在他的催促下也立刻展开审稿。如果是平常,就算是优秀的论文,稿子怎么也要打回去修改一两轮,但这次很特殊,首先就是情况紧急,非常容易被抢发,其次这篇论文的底子也非常厚实,很难找出值得一提的问题,根本就是老《science》发稿人的手笔。

外加胡增武和审稿大佬双向背书,与主编陈清利害后,真就抢先刊在了电子版和网站首页,纸质周刊考虑到印刷周期等问题,恐怕还要延后两周左右。

此时再纵观全程,胡增武当然功不可没。

虽然性格很臭,但他就是一位实事求是,乐于给年轻人机会的优秀教授。

当然,环宝儿才是心头肉。

电话里,周毅笑着笑着,似乎是笑哭了,也可能是真哭,总之就是像喝醉了酒的男人一样,莫名其妙诉说起各种过往,顺便骂李峥运气有多么多么好,多少怀才不遇的人无处可栖,你这逼却刚出你娘胎就光速出名了。

另一边,莫念由于社交圈有限,得以有时间看起各方面的评论。

这就让他很不高兴了。

无论是群里、论坛还是什么更大的社区,几乎全部都在讨论李峥,偶尔还夹杂着史洋的臭味。

【峥神!归位!】

【完了完了,菁华空荡荡,峥神在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