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谢玉璋很快就收到了这方古砚。

这方砚台原是逍遥侯的爱物之一,谢玉璋从前见得熟了。那砚台上磕坏了一个小角,还是她童年时淘气的手笔。她一听到这名字,就知道邓九这方砚,必来自邓淑妃。

她道:“原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已经跟邓九郎谈过了,想来他已经明白道理了。这便行了,请娘娘也别放在心上。你先别走,我怎好偏了娘娘的东西。瑞香、锦罗,库房里我那个玉雕的盆景,去取了来与娘娘做回礼。”

邓婉的心腹于是把这个玉雕盆景带回了景澜宫。

邓婉听了她回禀,舒口气,道:“就摆在这屋里吧。”

心腹不愿意,低声道:“看着多堵心。”又道:“娘娘,咱们何必向她低头。”便是公主,也是异姓。皇帝也并未把她收宫。

邓婉道:“做错事便认错,如何是低头?难道要我说九郎做得对?人家永宁公主做的不对?”

心腹便不说话了。

邓婉道:“听我的,就摆在这。以后我看着,便能提醒我,什么事都不能行差踏错,可真是一点都不能放松。”

到这时,也才不过是傍晚。

李固晚上去了景澜宫。

二皇子还在邓婉怀里咿咿呀呀尚未睡,李固将他接过来抱在怀里逗弄。

邓婉趁着气氛好的时候,说:“家里弟弟,我原想着他在家读了这几年书该有些长进的。谁知道叫到京城来一看,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弘文馆的事,陛下不用想着他了。叫他再跟京城玩一阵子,我便叫他回凉州继续读书去。”

李固看了一眼屋中多出来的玉雕盆景。那也是珍品,价值决不输于那方松山溪涧水波纹的古砚台。

他温声道:“好。”

皇帝的温和与宽容仅限于对自己的家人。第二日宫中便传出来明确的消息,重立弘文馆的事作罢了。

为了进弘文馆而聚集在京城的一众贵族子弟莫不感到失望。父兄们也纷纷打听消息,却无人知道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