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勤说:“三年多了,上次是在德国,这位是温晓光,很年轻,但目前是国内有潜力击败鹅厂的创业者。”

这个介绍比较夸张。

“喔?”韩国伟带着惊异与疑惑,“幸会,温先生。”

“幸会,陆勤说有牛人来,让我过来见见。我是没读过什么世界知名学府的人的……所以心里也憧憬。”

韩国伟笑着说:“看你的年纪,如果想要去就读,也完全不晚呀。”

“这可不行,那我们亏大了,”陆勤绝对不放,“idg投资了他两亿美元,他要跑去读书,我当场失业你信不信?”

温晓光心说你讲话到底靠谱不靠谱,失业都来了。

韩国伟目有异色,“温先生做什么的?”

“我运营了一款社交产品,用户规模接近一个亿左右。”

即使没听过微信,但社交两个字是明白的,韩国伟惊诧笑道:“看来内地互联网出现了不得了变化了。”

这样一来,这两亿美金就理解得通了。

“这样的时刻,他更不能去读什么书了,我本人甚至高层的董事会都很重视这个项目,做成了就是个传奇。”

韩国伟并不认同,“不一定的,接受教育总不会是坏事,而且领导者的水平越高,企业的路越长远,我要没有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经历,肯定也成不了今天的我。”

“很看重教育?”温晓光问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遇到的多数的成功者,基本上都是学历高的,现在人们都说学历只剩敲门砖这一作用了,其实三十年前也一样,就是简单敲个门,但迈进去后,三十年一过就是天差地别,我了解过底层的一些年轻人,因为缺少敲门砖,只能像没头苍蝇一样东晃西晃,这其中聪明的能捣鼓出一些东西,不聪明的,就惨了。”

陆勤提醒温晓光:“我这个同学是老山里走出的,一步一步到今天特别不容易。”

“全靠教育。”温晓光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