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张一名的建议,我是同意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取名为x,大写的x。”温晓光的面前坐着的是陈北。
“建议我准了,我只想问,你们的产品能不能如期推出。我要用这款基于数据挖掘的产品证明计算和数据的潜力,已经2012年了,微拓不能再拖下去。”
陈北保证,“6月30号之前我们一定可以开发完成,问题在于,你真的要下重注在这个地方吗?”
温晓光自然是很确定,“微信的改动不会太大了,所需的推广成本会大幅降低,虽然用户规模扩大之后支付服务器的费用更加昂贵,可也要不了b轮融资那么多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次获得资金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要在这一方向做部署。”
不然的话,付与萱那里也很难有大的动作。没有足够硬的技术底子,不做到将每一个用户在网上数据化,这个基于互联网的银行是办不起来的。
第575章 毕业的人
取名为x的意思就是一种不确定,既然不确定,那么这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便是允许尝试,允许探索。
其中更深一层的内涵在于,允许x事业部开发他们想要开发的a,当然有一个逻辑上的前提,至少得温晓光同意。
这是一个很大的权限,不管是陈北还是张一名都对此感到兴奋。
虽然在公司历史上,这不算什么首创,但在微拓内部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个特例。
值此之时,虽然骂温晓光胡乱喷o2o的专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也有,不过当微拓开始面向知名高校招聘这方面的员工时,一个个还是乖乖送来的简历接受筛选,等待面试。
新生的互联网公司,谁会真的拒绝呢。
微拓甚至于膨胀到现在招的是13年的毕业生,没有人会在夏天招12年的,那都是没找着工作的人,又或者出了什么莫名其妙的事把offer搞没了的人。
为了获得人才,微拓宣布将会面向全国所有即将在13年毕业的对口专业学生,提供80个暑假实习的岗位,录取过程自然是笔试加面试,而为了减少应聘者的成本,微拓将会在北上广成武五个城市分别设立笔试地点。
提高对人才的吸纳力度和培养力度,这是温晓光之前和文留书许下的愿景,他要花上数年时间培养出成长于微拓的高级人才。
虽然学历不代表能力,不过商人讲究效率,想要淘到金子的话,你是去金子堆里去找,还是沙堆里去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