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学习,可不是一次两次,弄完了《生死时速》之后,罗立贤和整个团队的精英,都会轮流前往美国,学习各种先进的知识,然后也有机会实践。
外国人喜欢直接一点,至少表面如此。
殷俊提前就和斯坦温斯顿说了这个事儿,他听了之后一点也不在意,反而对教导罗立贤他们很有兴趣。
斯坦温斯顿觉得,自己以后肯定会更大规模的做特效,那么人手肯定需要很多,如果罗立贤他们能成才,以后不也可以用吗?就算不成才,自己能有什么损失?
只不过,除了刚开始的介绍和敬酒之外,罗立贤还没有什么资格和他说话,大多数都是他和殷俊在聊天。
“《et》的制作难度不大,虽然那个孩子骑着自行车,载着外星人在月亮上骑行的画面比较复杂,但也就是一个镜头而已,花费了两个月时间就搞定了。”斯坦温斯顿比划着道,“以后,我们还是应该参加像是《异形》这样的特效镜头多的电影,才能更加锻炼人。”
殷俊苦笑道,“斯坦,你还说这个镜头不够精妙?单是这个镜头,短短的十来秒,就花了300多万美金啊!要是每个电影多让你们做几个,成本得高到哪儿去了?”
斯坦温斯顿这才反应过来,殷俊也是《et》的投资商。
他嘿嘿一笑,“你现在才知道花钱啊?就这个镜头,我们公司都只是挣了十几万而已,更多的都是在设备和精力上面去了。不但他们电影公司烧钱,我们这个特效制作的各种培养和器材购买等等,也都是烧钱的生意。否则你觉得为什么那些大电影公司不会自己养一个,还让我们和工业光魔来赚这个钱?”
斯坦温斯顿说的是大实话。
好莱坞的大集团公司,又岂是傻子?
别说是现在,就算是30年之后,你看又有几家自己建立特效工作室了?
都是去外包的!
这样的好处是,我只用负责这部电影的特效钱,而不用随时养着这么一大帮人,不用随时随地的添加设备,为他们的饭碗担心。
事实上,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殷俊是知道的,这个行当的淘汰率,那是高得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