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些资质本就不错的内门弟子,从一开始上山,就会被师叔,甚至最差也会有聚气十层的师兄们指导修炼。往往一口气用五到十年的功夫就会达到聚气五层以上,在此之前他们是不会接触法术法器的。只有到了五层以上才会有弟子开始接触法器,那时候他们倒是会按照堂规试着自己炼法器,然而就连专业的炼器部师兄弟们都练不出好货,而况他们这些门外汉,充其量了解一些炼器知识而已。内门这个自己炼器的规矩本来就要求不严,再加上那些老油条似的师兄师叔们的影响,他们很快就会放弃自己炼的想法。

或许那些没有经验初出道的弟子,看不出法器宝物的厉害,但是就怕货比货。那些师兄师叔师姐师姑们哪个不是想尽办法弄到一两件自己满意的法器宝物,而这些刚出道者往往都是用炼器部这些师兄弟们练出来的法器,两下一比,高下立现。如此一来炼器部在这些人眼里自然就同他们炼出来的法器一样,全是废物,要么就会暗自骂他们浪费元材。

其实炼器部也有好几位凝神期的弟子,他们炼出来的法器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也是其他各部聚气期弟子私下交易的对象。当然这些没人敢给黄昆讲太多,毕竟这是有违门规的事。

凝神的师叔们能炼出好货,但是紫竹堂小试的参加者,只能是聚气期的弟子。据他们这些炼器部的师兄弟们讲,纵观他们炼器部的历史,从没在小试上出过风头。每次都是人家炼丹部和制符部的陪衬,也是私下里被取笑的对象。就连被看做是炼器部希望的司马青霜师姑也只是在上次小试中排个第五。

听到师兄们诉苦式的诉说,黄昆也是徒呼奈何。就算自己想练,从望林坡出来也只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想成为一把炼器好手,恐怕只时间都是不够的。而如果从现在开始学,那下次小试却只能在二十年之后了,到那时自己再笨运气再差也该凝神了吧。所以,也只能是在心中同情炼器部了,想拯救炼器部的声誉,恐怕得指望新人了。

说起这次小试,入门比较早些的程姓师兄解释道:这次小试跟以前没有什么区别,一般都是各堂部根据其人数比例和水平的高低,各自在内部推选出几位实力比较高的人,参加这次小试。小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所有被选出来的人全部参加,然后由各堂部的师祖师叔们选出本部成绩最好的两名参加后一阶段的小试。最后阶段的小试会由这六名从第一阶段选出的弟子参加,结果由堂主师尊和三位长老师祖评判。最后选出三名最终获胜者,这三位弟子不仅获得师尊及长老师祖们的奖励和以后的亲自指点,甚至还有很大的可能被四位老祖收为亲传弟子。

黄昆他们这边的炼器部人数很少,包括宁红巾也刚好每个支部出一个人总共是五个人。据程师兄介绍,炼丹部那边人数众多,他们十个支部就出了二十人,连制符部的都出了十二个人。由于小试的结果不仅有很丰厚的奖励,并且更有被老祖收为亲传弟子的莫大机缘。能赶上这次小试的同门师兄弟姐妹,都是憋足了劲的。有些师兄弟甚至提前两三年就停止了境界的修炼,专攻器炼。

然而由于炼器一部一直以来成绩欠佳,而炼器的水平也确实不是说想提高就能提高的,所以炼器部这边的师兄们倒也安之若素了。

归根结底器炼不是修士的主业,修为才是。到了凝神,法力充足,照样能炼出好法器,也照样能得到其他部的尊重。对于修士的年龄来说,他们都是年轻人,些许的郁闷很快便被忘掉。

夜幕降下,山坳里支起了百盏火灯,红彤彤的很有一番节日气氛。广场上的弟子们一点也不比白天的少,甚至更为热闹些。

黄昆他们也不甘寂寞,纷纷跟着几个师兄们在广场里转了起来。

虽然跟炼丹部的师兄弟们互不看得上眼,但是跟制符部的师兄弟姐妹们倒也没有什么隔阂。黄昆一众刚走出洞没多久,便有几位制符部的同门迎了过来。

“朱师兄,你们挺悠闲啊,明天准备好了?”一位制符部的师兄朝黄昆他们这边一个姓朱的师兄走了过了。

“嗐,有什么好准备的,能参加我就满意了。倒是你,听说准备好久了,怎么样有把握进入第二阶段吗。”那朱师兄回道。

“顺气自然吧。”说着,这位制符部的师兄靠近过来小声说道,“各位师兄啊,谁手头有不错的法器给我留着啊,当然要有师叔们的手艺更好,嘿嘿,价钱好说。”

“小包,你也太能捣鼓些了吧,我们师叔们炼出来的宝贝大多是有数有用的,这没两年的你又来?”炼器部的凌师兄只是下意识地看了一下黄昆,也没太多掩饰,便冲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