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在还是顾锦书之时, 谷中的师兄师姐经常会讲故事,在他小的时候几乎对各个时期的能人异士都有耳闻, 更何况还是和药王师父同为医学圣手的神医们。
董奉这名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但是说起他的典故,那就是人人皆知了, 他少年学医,后隐居在庐山, 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他治病不收钱,只要病愈者在山上栽种杏树便可, 后人称颂医者“杏林春暖”便是源于此了。
说起杏林,这和顾祁的缘分就不浅了,毕竟药王座下可都是杏林弟子,不过这时候离董奉的出生还有好几年, 这想的就有点多了。
而张机张仲景,他撰写 《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贡献重大,那是直接被后世誉为“医圣”的人啊!
至于华佗,这个则是悬壶济世的直接代名词了,华佗喜欢游历, 行医深入民间,足迹更是遍布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
据记载,华佗此人不求名利,不慕富贵,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
华佗手中掌握的药方很多,多到后世有人只看到那些方名就忍不住双眼放光,可惜,大部分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这也不妨碍后世尊他为“神医”。
这几位给后世带来的影响都不是一般的大,不过张仲景和董奉都有师承,只有华佗,他没有系统的学过医,而是根据各种古籍医书自学的。
医书有多晦涩难懂,这一点顾祁再清楚不过了,能够自己从头钻研还能将名声打出来,不佩服不行!
而且在封建社会的三国,读书人大多以出仕做官为荣,华佗有那个能力做官却选择了一条众人完全想想不到的道路,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这一点更是让人钦佩不已。
毕竟——不是所有人在面对别人的推举都能不假辞色坚持行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