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朝臣个个低着头,心有不满也只能忍着。先帝在时,沈皇后就坐在大殿之上指点江山;如今新帝登基,她还是不肯放权。

“诸位卿家…可有需在堂上商议的大事?”李珉小心翼翼打破僵局。

宰相裴凌侧目,看了眼刑部尚书。

吴恪立马抱着朝笏上前,告状道:“启禀陛下,几日前,刑部侍郎告假,回乡丁母忧。太后破格提拔人才,任命柳晏继任刑部侍郎一职。只是好几日过去,柳侍郎迟迟未能到任,不知是何缘由?先帝大丧期间,刑部案卷堆积如山,实在是刻不容缓!”

李珉对朝堂之事尚不熟悉,官员也根本对不上号,无意问了句:“柳晏何许人?”

此话一出,朝堂寂静。

宰相裴凌抱着朝笏看热闹。其他朝臣,则是面面相觑。

大周选拔官员,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先帝在时加了一条“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基准。因此能在长安做官的,多少都有些名气,不至于一个四品官的名字叫出来,朝堂之上无人知晓。

但这个柳晏,却没人听说。

李珉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回头去看沈太后。

“新任侍郎没有上任,吴尚书应早知会于朕。此事朕会派人查明,吴尚书不必担心。”沈太后又对李珉说,“陛下刚登基,对全国各州县的情况还不清楚,不如让六部做个说明,好让陛下更快的了解国计民生。”

六部尚书:“……”

在沈太后的提议下,朝会立刻变成朝臣们的工作汇报表演。官吏任用、税收多少、人口几何、工程建设,这些事务若是勤政为民,便信手拈来。若是整日摸鱼混日子,几句话就原形毕露了。

新皇帝登基初次上朝,文武百官的“首秀”就以各种下不来台潦草收场。都是上了年纪的大人物,不免觉得脸上挂不住,一出紫宸殿便怨声载道。

“入阁见天子,本是商议国家大事的,结果被太后弄成了太子书房,让我们这群老臣给陛下当了回太子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