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缅甸的事,皓祥又立了大功,跟兰馨的婚事也算有了着落,现在只等兰馨的公主府建成,自己就可以赐婚了。永璧晴儿也一并赐了吧!先赐婚,过两年孩子满18以后再成婚,早嫁不好。
每个事情都顺利起来,乾隆的心情也刚刚好转的时候,刘墉又给他了一个打击。乾隆于是又跑来慈宁宫找娘了。
“皇额娘,儿子想再认个民间格格。”乾隆一进慈宁宫,打发了伺候的宫人就说了。
“皇上,又认?难道皇上还有沧海遗珠在民间?”皇后郁闷了,你到底还有几个孩子我不知道啊?
连太后和敬等人也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乾隆。
乾隆老脸一红,有些恼怒的说:“朕是那么不着调的人么?这次真的只是一民间格格。那是朕前两年在山东认的干女儿,人家有父有母的,你们可不要乱想。”
太后忙问怎么回事?
乾隆喝了杯茶才说:“前两年朕与刘墉傅恒几人微服私访步行至江南,途中经过一个小村落,我们几人都很饿,然后一农夫招待了我们,当时朕看那一家人民风淳朴,父慈女孝,很是感动,那名女孩大概才十岁左右,可是不仅长得招人喜欢,而且天真善良,对其父母更是孝顺有加,朕一个羡慕,就给了她一块朕的手帕,就收了她当干女儿,后来回京后朝政繁忙,就给忘了。一年后,那个女孩家闹了旱灾,母亲也死了,生活不下去了,他父亲就带着她来投奔朕。结果到了京城才知道朕是皇上,想着自己是平民百姓,不敢盘皇亲。就又带着女儿去山东投亲。这次山东水灾又淹了他们在山东住的地方,两人辗转住进了难民营。刚好被前去视察民情的刘墉发现了。他把那名女子介绍给了永瑢,永瑢就他们父女二人和当地的孤寡老人和孤儿安排在一起方便照顾。可是这个女孩善良的很,经常帮助那些个难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照顾老人、小孩等。这回刘墉回京,永瑢就拜托他把他父女两带了回来。朕想着,既然是朕答应的,这个孩子也着实不错,就认了吧~!皇额娘,你看呢?”
皇太后听了以后说:“看来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认了也就认了!可是怎么安排呢?人家父亲还在呢!”
“皇上认了也行,刚好可以弥补小燕子在民间给皇室造成的污点。”皇后听着,新格格与皇上确实没有关系,也就放下了。
“皇阿玛答应的事,不能改,认了吧!”和敬也没有反对。
“我们可以帮皇阿玛照顾心妹妹,是妹妹吧?皇阿玛。”塔娜说。
“是妹妹!朕打算赐给她父女二人一个宅子,让她先学会了宫中规矩,再进宫给大家行礼,听说她父亲病得很重呢?让她先照顾父亲好了,等她父亲痊愈了,在进宫也不迟。”
“按皇上说的办吧!皇帝,你以后可不能这么随性了,你可是皇上,天下人都看着呢!”太后教育乾隆道。
“知道了!谢皇额娘体谅!”看皇太后没怎么生气,乾隆把心放了下来。自己刚知道的时候也郁闷了老半天呢!这该不是正史上乾隆收的那个义女吧!
作者有话要说:听说在历史上真的有一个民间女孩被乾隆收为义女,以下是传说故事:
清代,离玉渊潭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相传,乾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刘墉奏本,参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乾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坤一路跟着。
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不知不觉日头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他们走进一个小村庄,来到一户门前,和坤前去扣门,开门的是个老头儿。老人看他们模样不象是恶人,就把他们让进屋里,叫女儿为三位客人准备饭。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的虽然破旧,但干净利索,显得十分可爱。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三个人饿急了,吃的还真香。
第二天,他们一出门,看见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显得更清秀了。乾隆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就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高兴,就让女儿过来拜见了干老子。乾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递给姑娘,“孩儿如遇急难,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刘墉哼了一声,接着说:“打听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对!对!皇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