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人们猛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尤金的第二次登场,就是第四集。
在第四集的故事中,尤金终于通过了体检,得以应征入伍,虽然戏份不多,但确确实实是蓝礼继第一集之后的第二次登场,同时这也是剧集口碑的第一次回暖;随后的两集延续了这一上升势头,尤其是第六集,尤金与罗伯特完成了角色任务的传递,此前的叙事主线始终是由罗伯特承担的,但在这之后,叙事主视角则切换成了尤金。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尤金是整部剧集的闪光点?蓝礼拯救了“太平洋战争”?蓝礼仅仅凭借一己之力就实现了力挽狂澜?
这……这着实太过不可思议了。
虽然说,在电视剧正式开播之前,汤姆就表示过,尤金这个角色才是整个迷你剧的灵魂人物,不仅是在首映式上,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也是如此表示的;但从来没有人真正地如此认为,因为这是一部群戏的剧集,因为这是一部属于汤姆和史蒂文的剧集,更因为蓝礼仅仅只是一个乳臭未干、初出茅庐的新人菜鸟。
这样的判断说出来,只怕要所有人的笑掉大牙了,“一个新人?拯救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联手制作的剧集?虽然现在才是四月份,但绝对可以说是年度最佳笑话。”
巧合,这一切一定只是巧合,第六集也仅仅只是一次巧合,真正让观众口碑回暖的,还是剧集本身扎实的质量,这才是最合理的解释!但,真的是如此吗?
第0053章 小荷冒尖
“作为一部反映二战的作品,‘太平洋战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有‘拯救大兵瑞恩’、‘硫磺岛来信’等电影佳作,还有‘兄弟连’这样出色的迷你剧,战争的主题从方方面面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要求剧组能够突破创新,还要求剧组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太平洋战争’做到了。
这套迷你剧将视角锁定在了三个角色身上,分别是罗伯特·莱齐、尤金·斯莱奇和约翰·巴斯隆。剧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五集,由罗伯特·莱齐担任叙事者,反应出战争伤痛对士兵的直接影响,从身体的伤害到人性的残破,步履蹒跚;后五集,由尤金·斯莱奇肩负起主线重任,折射出战场连绵战火对每一个参与者的深刻影响——不仅是友军,还有敌军;不仅在战场,还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此之外,约翰·巴斯隆作为美国众所皆知的战争英雄,他的故事线索则穿插其中,集中反映出了生存与死亡的强烈对比,尤其是主要战场的冷漠残酷与美国本土的歌舞升平同时发生,更加令人唏嘘感叹。
‘太平洋战争’的真正灵魂,正是尤金·斯莱奇。前五集故事之中,罗伯特的失魂落魄和流离失所,奠定了故事的基础,呈现出一个满目疮痍的残酷战场;约翰则将战场与后方的生活纠缠在一起,并且承上启下地将前半段的故事重量转移到了后半段的思想升华之上;最后,所有的重担落在了尤金的肩膀上,由他来完成’思考’。
这也是剧集质量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
前半段的故事铺垫太多、线索太多,主题思想始终不太明确,这不仅导致了剧集的节奏略显混乱,而且战争场面带来的反思时断时续,无法真正与观众建立起联系;但是到了后半段,所有线索汇集到尤金身上之后,凝练的思想主题终于迸发出了强大的能量:
一场战争,到底能够带来什么?生存和死亡?胜利和失败?荣耀和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