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典礼落幕了,却没有人再次提起蓝礼·霍尔的缺席,也没有人再次提起大卫·芬奇的沉默。这是奥斯卡的失败。”
奥斯卡落幕之后,各式各样的新闻报道争奇斗艳,“西雅图邮报”本来就不是顶尖媒体,他们身上聚集的焦点自然也十分有限,这一篇社论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讨论,但是在好莱坞内部却得到了诸多赞同和认可。
在一片讨伐声、赞扬声、议论声、热闹声之中,“西雅图邮报”另辟蹊径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成功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果说“西雅图邮报”对蓝礼的关注,仅仅只是顺带的,核心主题还是奥斯卡,那么“公告牌”的一篇文章之中,就将蓝礼作为了主角。
众所周知,“公告牌”是一本彻头彻尾的音乐杂志,发布音乐产业的相关信息,但其实这本杂志经常也会发布一些电影的新闻,只不过专业性和权威性都不高,娱乐性又比不过“娱乐周刊”、“美国周刊”、“名利场”之流,影响力十分有限。
“公告牌”在文章里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观点,“巨兽蛰伏”。
他们认为,蓝礼缺席了奥斯卡,进入了一个短暂的蛰伏期,暂时远离公众的视野范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一来,蓝礼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抗癌的我”的拍摄之中。
这部喜剧作品在此前没有任何相关新闻,籍籍无名,现在却备受瞩目,吸引了诸多目光;而且演员阵容之中,还有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塞斯·罗根,这也意味着,电影的成绩是值得期待的,很有可能成为一部取得票房佳绩的作品。
这对蓝礼的意义是非比寻常的。
目前为止蓝礼出演的四部作品,“太平洋战争”是电视剧,“活埋”和“爱疯了”是票房难以突破的独立电影,“速度与激情5”则仅仅只是第三主角。虽然说“活埋”出人意料地取得了不俗票房,小赚了一笔,但严格来说,蓝礼在商业票房方面还没有交出任何值得一提的答卷,人们对蓝礼的印象更多还是来自于表演的强势。
如果说,蓝礼坚持走文艺路线,成为西恩·潘、蒂姆·罗宾斯(ti robs)、伊桑·霍克那样专注于小成本独立电影的演员,这也未尝不可;但问题就在于,现在的蓝礼才仅仅二十一岁!
蓝礼的演艺生涯还有很长很长,他不可能固守在一个小小的领域里,拒绝任何大胆的尝试,即使是丹尼尔·戴·刘易斯也尝试过“九”那样的歌舞电影,西恩·潘也客串过“老友记”、“好汉两个半”这样的情景喜剧。所以,蓝礼势必会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现在,“抗癌的我”将会是蓝礼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担纲主角的商业作品,它在票房方面的表现也势必值得期待,这对于蓝礼未来的职业规划都将会有巨大影响。
不仅如此,接下来“速度与激情5”也即将与观众见面。届时,蓝礼将作为第三主角,在这部商业大片之中,大展身手。不同于演技的震撼魄力,在动作类型电影里,更多展现的是演员的敏捷身姿和个人魅力。
哈里森·福特之于“夺宝奇兵”、“星球大战”来说,意义就在于他个人身上那种儒雅与粗犷结合的气质,闪耀大屏幕;汤姆·克鲁斯之于“碟中谍”、“壮志凌云”来说,意义就在于他个人具有一种英俊又脆弱、朝气又张扬的魅力,征服无数观众。
威尔·史密斯、约翰尼·德普、基努·里维斯等等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