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至少一千五百名观众,将街道两侧的空间拥挤得满满当当,喧闹震天、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不仅如此,汹涌的人潮还持续浩浩荡荡地朝着南北两个方向延伸而去,摩肩接踵的人群似乎根本看不到尽头。
超过五百名记者,超过三千名观众,超过半个城市的车辆,整个好莱坞全部都动员了起来,属于洛杉矶的“圣诞节”,终于到来!
今晚,第八十四届奥斯卡即将闪亮登场。
连绵了超过四个月的颁奖季,今晚将迎来收官之战,这是一个充满了混乱和动荡的颁奖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困惑和话题的颁奖季,还是一个充满了悬念和挑战的颁奖季。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小年,即使是放在过去十年时间里,这依旧是无比难得的一个小年。
九部最佳影片提名作品之中,仅仅只有“帮助”这一部作品的北美票房破亿,而这唯一的一部作品还丢掉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电影剪辑等重要提名,几乎提前宣告了与最终大奖无缘。
剩下的其他八部提名作品,北美票房全部低于八千万;而且,其中一半都没有能够迈过四千万的底线,票房数据最低的是“生命之树”,仅仅只有一千三百万美元。
横向比较的话,去年的颁奖季,十部提名作品,五部北美票房破亿——其中有两部达到了两亿九千万级别,另外还有两部北美票房九千万水准。整体市场反馈和观众回应,明显高出了一大截,话题性和关注度也不容小觑。
今年是2005年“撞车”击败“断背山”问鼎最佳影片以来,票房市场最冷淡最平静最低调的一年。
缺少真正的大片,缺少真正的话题,同时也缺少真正的共鸣,整个颁奖季呈现出了明显的曲高和寡风格。
但,如果是2005年,“撞车”、“断背山”、“晚安,好运”、“慕尼黑惨案”和“卡波特”的对决,五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也普遍受到了肯定,尤其是“断背山”在当年制造的惊涛骇浪,更是引发了无数讨论。
至少,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的艺术性也成为了一大标志。
可今年,就连这一标志也备受诟病,提名作品的作品格局、主题深度、艺术探讨和故事层次等等,平均水准明显略逊一筹。
所以,整个颁奖季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混战格局,不是优秀作品太多,而是作品水平太接近,任何一部作品的胜出和崛起都不能说是意外:
“雨果”、“午夜巴黎”、“后人”和“艺术家”这四部作品构成了第一集团;“点球成金”、“生命之树”和“帮助”则位列第二集团,伺机爆冷;最后是“战马”和“特别响,非常近”的陪跑第三集团。
如此小年,着实让人意兴阑珊,和不久之前格莱美的群星云集、群星璀璨相比,奥斯卡确实让人提不起兴趣来;但事实恰恰相反,作品的弱势,却成就了艺人的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