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页

去年,动作捕捉技术真正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罗伯特·泽米基斯功不可没。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联手打造的“丁丁历险记”,以及“阿凡达”特效团队进驻剧组的“猩球崛起”,这两部作品真正地唤醒了人们对动作捕捉技术的好奇和热情,进而引发了业内的热烈讨论:

动作捕捉技术,真的可以改变电影工业吗?和蓝光、iax、3d等电影技术的革新一样,该项技术也引发了无数争议和论点。

奥斯卡提名名单出炉之后,最佳视觉效果奖就吸引了无数业内大佬的注意:“丁丁历险记”落选,“猩球崛起”入围。

那么,更进一步,“猩球崛起”可以得奖吗?准确来说,其他四部作品都是传统的电脑特效,同时也是当下电影特效行业的主流技术,“猩球崛起”必须杀出一条血路,才能走到终点。

但,如果可以得到学院的官方肯定,那么技术革新的步伐势必将进一步提速,这对整个电影产业来说都是重要影响。

罗伯特·泽米基斯、乔治·卢卡斯、彼得·杰克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一系列顶尖导演都在纷纷加油鼓劲,颁奖典礼之前,“好莱坞报道者”和“综艺”两本业内杂志都专门撰写了专题报道,进行了产业分析。这也赋予了最佳视觉效果奖特别的意义。

奖项揭晓——

不是“猩球崛起”,而是“雨果”。

这是一个冷门,却又不是一个冷门。

一方面,任何一项全新技术的推广和落实,这都是举步维艰的,特效捕捉技术的前景依旧任重道远;但另一方面,“雨果”击败了“猩球崛起”之余,还击败了另外三部视觉特效佳作,气势如虹地展现出了一部热门作品的强者风范!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这是不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意味着“雨果”将登顶最佳影片的信号?意味着马丁·斯科西斯将再次创造奇迹的信号?意味着韦恩斯坦兄弟的算盘落空的信号?

但认真想想,核心主要奖项部门,“雨果”全面落下风,如果想要染指最佳影片,那么技术部门就不容有失。目前为止,三座小金人在手,这仅仅只是证明了“雨果”第一集团领军人物的声势而已,至于最佳影片的走势,还需要看后面的奖项。

最佳视觉特效奖颁发之后,留下了遗憾,也留下了震撼,颁奖典礼上半场也就宣告结束,余韵袅袅、悬念重重。

待下半场归来之后,颁奖典礼终于回到了轨道之上,率先颁发的赫然是最佳男配角奖和最佳女配角奖,这也意味着颁奖典礼进入了后半段,开始提速。

去年凭借“斗士”收获最佳女配角的梅丽莎·里奥走上了舞台,揭晓最佳男配角奖。五位提名者分别是“初学者”的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我与梦露的一周”的肯尼思·布拉纳,“点球成金”的乔纳·希尔,“勇士”的尼克·诺特,“特别响,非常近”的马克斯·冯·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