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男主角,万众瞩目的最佳男主角。
人们总是说,也许,最佳女主角偶尔会出现小年,女演员可能幸运登顶,2010年的桑德拉·布洛克、2008年的玛丽昂·歌迪亚、2006年的瑞茜·威瑟斯彭、2002年的哈莉·贝瑞等等,都是如此;但,最佳男主角却不是如此。
过去十年时间里,每一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对决和竞争,这都是真材实料、真刀真枪的窒息对决,只有真正的强者和霸者,才能脱颖而出、笑到最后,每一届最终小金人的得主都是当仁不让的实至名归,得到了众口一致的肯定。
为什么说西恩·潘在好莱坞的地位超然?为什么说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业内口碑无比扎实?为什么说丹尼尔·戴·刘易斯可以不买学院公关的账?
答案都是同一个:奥斯卡之上绝对实力的绝对胜出,尤其是1998年颁奖季的概念出炉之后,学院公关渐渐开始抬头兴起,这些演员依旧可以在刀光剑影之中杀出重围,问鼎奥斯卡,来自业内的肯定是制胜法宝!
经历了六十年代好莱坞巅峰时期的辉煌,也经历了八十年代商业模式渐渐成行的动荡,好莱坞对演员们的要求和期待逐渐成型,女演员是如此,男演员也是如此。
首先是年龄,男演员的黄金年龄是三十五岁、乃至四十岁之后。
截止到今年,历史上,一共有四百一十二位演员提名过影帝,首次获得影帝提名的男演员,小于三十岁的仅仅不到百分之十,平均年龄则是四十三岁。这与女演员形成了鲜明对比,至少有一半女演员首次赢得提名时都不到三十岁。
而九十年代之后的二十二位得奖者之中,四十岁区间的得奖者是九次,五十岁以上的得奖者是四次,三十岁区间的得奖者是八次,唯一一位低于三十岁的得奖者是“钢琴家”的阿德里安·布洛迪,登顶时二十九岁零三百四十三天。
其次是外形,年轻时的帅气容颜已经不再吃香,马龙·白兰度、克拉克·盖博(crk gable)、詹姆斯·斯图尔特(jas stewat)那样三十岁出头就赢得小金人的帅哥们,已经成为历史。除非他们老去。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保罗·纽曼、彼得·奥图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帅了一辈子的保罗,领取了终身成就奖之后,第二年才收获了第一座影帝小金人;而彼得则赢得了八次提名,却颗粒无收;还有新世纪之后角逐小金人已经成为怨念的莱昂纳多。
近年来,屡次碰壁的瑞恩·高斯林、杰克·吉伦哈尔、裘德·洛、伊桑·霍克等等,也都是如此。
今年的最佳男主角争夺战,激烈程度丝毫不逊色,但潜规则方面却打破了往年的常规,将颁奖季的小年乱战,延续了下来。
“后人”的乔治·克鲁尼,“点球成金”的布拉德·皮特,“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加里·奥德曼,“艺术家”的让·杜雅尔丹,“爱疯了”的蓝礼·霍尔。
五位提名者都具备实力,同时,五位提名者也都具备人气,无论是纯粹的纸面实力还是变数的学院公关,五位提名者之间的差距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这也被誉为五年以来最激烈也最接近的一届影帝竞争。
五年前,也就是2007年,福里斯特·惠特克凭借着“末代独裁”入魂入魔的演出,击败了“末路爱神”的彼得·奥图、“血钻”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当幸福来敲门”的威尔·史密斯和“半个尼尔森”的瑞恩·高斯林,成功摘下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唯一一座小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