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页

更何况,蓝礼真心实意地认为,在奥利弗奖和托尼奖之上,自己都不是得奖热门。

不是因为他的年轻,而是因为他的稚嫩。

在戏剧舞台之上,他还是缺少经验和历练,需要慢慢地打磨、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学习。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他可以站在戏剧的最高舞台之上,迎接属于自己的荣耀,但不是今年。

今年的得奖热门,应该是迈克尔·鲍尔。

第1241章 牛津伯爵

“阁下。阁下!耶稣基督,蓝礼阁下,终于,上帝,终于!”

欢天喜地的呼喊声冲破了暖洋洋的室内空气,在汹涌人潮之中寻找到了深陷包围圈的蓝礼,所有人的视线都不约而同地转移了过去,然后就可以看到理查德·德·维尔伯爵——

又或者更为准确一点描述,牛津伯爵。

这位伯爵在伦敦西区的圈子里可谓是赫赫有名,对于戏剧的狂热和执着从来没有掩饰,他的专业眼光和挑剔品味也得到了无数业内资深人士的认可,尽管他从来没有执笔撰写剧评过,但每一出全新剧目的登场,他的意见和评判也往往能够成为业内的风向标之一。

“悲惨世界”在阿尔梅达剧院上演的时候,理查德伯爵就没有隐藏自己的喜爱和拥簇,甚至不惜打破上流社会的束缚,通过乔治·霍尔的牵线搭桥,完全无视了“霍尔家的内部纷争”,仅仅只是为了结识蓝礼而已。

每一年的奥利弗奖,理查德伯爵也势必会亲自到场。贵宾包厢之中,他永远拥有一席之地。

此时此刻,理查德完全无视了围绕在蓝礼身边的人群,也完全无视了社交场合的礼仪,简单粗暴地打断了热火朝天的交谈,蛮不讲理地切入了谈话,热忱而亲切地来到了蓝礼面前,那股亢奋就如同是追星少女一般,浑身上下都洋溢着雀跃和激动。

这就是牛津伯爵。

贵族阶层和上流社会之中独树一帜的风流人物,我行我素、离经叛道、放荡不羁,即使年逾五十,依旧如同长不大的顽童一般,在指指点点的闲言碎语之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本来,团团围绕在蓝礼身边的同行们,纷纷默契十足地让开了空间,因为每一位业内从业人士都耳闻过理查德的大名,他们了解理查德、也赞赏理查德——像理查德这样真正纯粹的观众,正是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坚持的动力。

与蓝礼礼貌地交换一个视线之后,同行们就相继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