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页

“‘弗鲁特维尔车站’。”蓝礼没有任何犹豫,脱口而出,“主竞赛单元的话,‘阿黛尔的生活’。”

“你也这样认为吗?我也是!”艾米莉的眼睛也不由地明亮起来,熠熠生辉地闪烁着光芒,“我昨天还在电影宫里和一位记者因为‘阿黛尔的生活’争吵了起来,他认为这是一部无病呻吟的作品,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深度。上帝,我简直不敢相信!”

“美国记者?”蓝礼轻巧地反问到。

艾米莉没有回答,但张大嘴巴的表情却足以说明问题了:蓝礼猜对了。

蓝礼轻笑出了声,“美国记者们无法欣赏理解‘阿黛尔的生活’所拥有的那种细腻和深刻,整体来说,它所折射的是欧洲中产阶级的困惑和迷思,不是美国的。当然,‘弗鲁特维尔车站’的情况则是反过来,欧洲记者们势必认为谈论层次还是太浅了,没有回味,也没有反思。”

“嘿,蓝礼!不要这样污蔑污蔑好吗?我个人也非常非常喜欢‘弗鲁特维尔车站’。”

“等等,我确实不觉得‘阿黛尔的生活’特别优秀。”

“什么?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周围所有记者们全部迫不及待地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争先恐后、热火朝天的讨论状态,似乎恨不得卷起袖子来,现场就展开一场辩论,艾米莉和蓝礼的声音也不再特殊,仅仅只是无数声音里的两个意见而已。

蓝礼可以察觉到艾米莉投射过来的视线,他微笑地说道,“这是我最喜欢的时刻。”

认认真真观看电影之后,经过消化和沉淀,凝聚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为了自己喜欢的电影而据理力争,不是人身攻击,而是为了挚爱而坚持立场,试图说服对方,不是为了让对方喜欢上自己所热爱的电影,而是为了让对方认同自己对电影的审美和见解。

这无疑是电影节最美妙的时刻。从圣丹斯到特柳赖德,从多伦多到柏林,总是如此。

艾米莉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话,然后就看到蓝礼挑起了眉宇,示意了一下前方,“嘿,虽然我无比痛恨打断你们,但队伍已经前进了,继续滞留在这里,确定没关系吗?”

正在排队的粉色记者们连忙转过头,这才注意到,队伍已经大步大步地朝前移动了约莫二十米,而他们还忘乎所以地停留在原地,于是一窝蜂地,所有人都迈开了脚步,快速缩短距离。

艾米莉也在其中。

脚步停下之后,艾米莉再试图寻找蓝礼的身影时,却只看到了一个背影。她不由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那同样是我最喜欢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