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超立方体的库珀意识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永恒的时间循环之中,他很有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这让他开始恐惧和慌乱起来,他害怕着,害怕自己永远回不去了,害怕自己永远无法兑现对女儿的承诺。
于是,当他通过五维时空看到了过去,童年时期的女儿墨菲。
那时候,库珀依旧停留在地球之上,墨菲和汤姆也依旧在自己身边。库珀试图通过引力波来震动书架,引起墨菲的注意,并且通过书籍的暗号提醒墨菲,希望墨菲能够把当时的自己留在地球之上,而不是参与到这一次回不去的探险旅途里。
但,他失败了。
从第一个维度来理解,库珀一心一意回家的信念战胜了一切困难,如同“奥赛罗”一般,书写了一曲人类的史诗;而且,故事环境从大海延伸到了太空,整个恢弘与浩瀚的气质都越发雄伟起来。
而从第二个维度来解读,即使库珀无法回家,但墨菲也依旧坚定不移地相信着父亲,他们之间的羁绊是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壁垒,无法抹灭也无法切断的,这是人类存在时间长河里最伟大也最坚定的核心奥义。
在蓝礼看来,即使“星际穿越”从第一维度来解读,这也已经足够伟大;但如果仅仅局限于第一维度,难免有些偏离诺兰兄弟撰写剧本的初衷:
情感和时间,孰轻孰重?
第一维度的答案是前者,这也是人类从情感层面出发的感性解读,因为情感是丰富而错杂的,喜怒哀乐的羁绊与联系在人类漫长历史长河里,演绎出了数不胜数的经典佳作,并且成为了人类社会的构建基础。
第二维度的答案是后者,这则是剥离了感性之后,以理性角度进行人性的解读。人类终究是无法战胜时间的,时间和空间的禁锢终究是无法突破的;但人类最为伟大的情感纠缠却能够突破时间本身,越陈越香。
某种意义来说,第二维度的解读是在第一维度基础上,以哲学视角给予更多的深化,增加了一个“看山不是山”的环节,最后再回到“看山还是山”的起点,这也使得电影具有更多的解读可能。
当然,从导演角度来说,拍摄方式不会有本质的变化;但从编剧和演员角度来说,他们需要添加和理解的内容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
在蓝礼看来,诺兰兄弟创作出了“星际穿越”的剧本,思想核心确实恢弘,而且电影成品也的确将人性上升到了时间的高度,但哲学思辨的欠缺,却让电影的庞大思想显得有些简单——呈现方式有些简单,以至于就有点神棍的意思。
不是不好,而是不够。
伟大而超然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等等,他们为什么能够被称为大师?
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能够完成哲学思辨,而在于他们能够通过镜头和画面将这种哲学思辨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