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蓝礼躺在医院的病床之上,使用电脑的小屏幕观看。对于大部分电影来说,播放载体的区别以及画质清晰度的落差可能影响观影体验,却不是致命的;但对于“地心引力”来说,屏幕大小、画面质量、3d影像等等全部都对电影的感受有着天差地别的直接影响。
今天,蓝礼坐在威尼斯电影节的电影宫放映厅之中,欣赏着3d技术与iax胶片的融合,细腻到一颗尘埃、逼真到一缕清风的所有细节都被放大到了极致,在瞳孔深处掀起了惊涛骇浪。
“阿凡达”的爆款带起了3d技术的狂潮,后来许多电影都纷纷开始打造3d版本,这也成为了无数影迷们疯狂吐槽的焦点。
在这之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使用3d转制技术,而不是真正拍摄过程中完成3d的打造,这也使得电影呈现出来的效果远远无法和“阿凡达”相比较,甚至是根本没有必要的;可是,因为转制技术的资金投入与电影票价的上升比例,是一笔划算的交易,所以各大电影公司始终乐此不疲。
无形之中,3d反而成为了许多商业爆米花电影令人心生排斥的一个因素。
但毋庸置疑的是,还是出现了一部分3d电影,真正地将这项技术所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带入了电影院,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而阿方索的“地心引力”则是另外一部。
亲自安坐在放映厅之中,“地心引力”所营造出来的太空美景、宇宙实况和灾难效果,真正地做到了美轮美奂、惊心动魄、妙不可言,再加上iax胶片所带来的逼真触感,那种视觉体验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之中,将震撼体验感放大到了极致。
这就是电影的艺术,不是文学创作的想象力,不是绘画和摄影的构图美感,不是戏剧舞台的表演张力,也不是电视作品的连续冲突,而是——
属于影像、属于画面、属于光线、属于构图、属于人物与剧情的契合、属于画面与思想的交融、属于灵魂深度的折射,将声音、光影、视角、表演以及文本等多个环节整合起来,构建出独一无二的第七艺术。
虽然如此形容不太恰当,而且有些过于武断,但蓝礼以前出演的作品都只能说是“电影”而已,一直到今天,“地心引力”才能够被称之为艺术。
从子宫母体的孕育,到海洋深处的成长,再到对抗地心引力的蜕变,一场戏与一场戏之间的构图展开了对话,一步一步地将那种反思渗透出来,并且在3d影像和iax胶片之中完成了沉浸式的代入,这才引爆了灵魂深处的震撼。
对于其他观众来说,也许他们看到了故事,也许他们看到了表演,也许他们看到了画面;但对于蓝礼来说,他看到了隐藏在画面背后的导演,阿方索·卡隆创造了这场奇迹,并且将他的哲学思考和生命探讨全部都渗透在了镜头里,不需要阐述,而是留给观众领悟。
精彩!
真正的精彩绝伦!
即使是蓝礼自己,在最后一个镜头结束之后,他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澎湃与激动,第一时间就站立了起来,为阿方索送上了掌声!
为什么业内人士总是说,“电视是编剧的艺术,戏剧是演员的艺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在观看了“地心引力”这部电影之后,就可以感同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