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3页

颁奖季作品,始终带有奥斯卡的标签;而许多艺术作品,却不见得能够符合奥斯卡的审美。

大卫·芬奇就是如此体制的典型受害者,在特柳赖德电影节之上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询问到关于新片计划的问题时,大卫表示了遗憾,“现在的好莱坞被两种紧身衣所包围,一种是夏天的超级英雄紧身衣,一种是冬天的小金人紧身衣,除此之外,其他电影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了,而我恰恰是其他的那一类。”

纵览大卫职业生涯的导演作品,他作为擅长的是中成本作品,不是小成本也不是高成本,而是需要一定程度投资的中成本,恰好卡在了不上不下的位置;同时,剑走偏锋的影像构图和犀利紧凑的剪辑风格往往能够赋予电影奇妙的作者气质,从“七宗罪”到“搏击俱乐部”再到“十二宫”,从“本杰明·巴顿奇事”到“社交网络”再到“龙纹身的女孩”,全部都是如此。

简单来说,大卫就不是奥斯卡系喜欢的风格,但他的作品却拥有毋庸置疑的强大魅力。

2010年的“社交网络”,几乎堪称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在个人风格和学院喜好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整个颁奖季之中都展现出了舍我其谁的霸气,结果却莫名其妙地输给了“国王的演讲”,甚至就连最佳导演都输给了平庸的汤姆·霍伯。

好莱坞业内始终认为,汤姆·霍伯是过去二十年时间里最“水”的一位奥斯卡最佳导演,甚至将时间期间扩大到整个奥斯卡历史上也没有太多争议。

一方面,的确是因为汤姆·霍伯确实没有风格可言,“国王的演讲”里可以看到剧本、可以看到演员、却始终看不到导演,导演的痕迹几乎完全淹没在了电影之中,这使得电影与电视电影没有太多区别。

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在为大卫·芬奇鸣不平。就连“断背山”输给了“撞车”,至少李安还是拿到了最佳导演,而大卫·芬奇却在最佳导演奖项上输给了汤姆·霍伯,这确实是令人唏嘘不已。这也再次证明了大卫和学院风格格格不入。

2014年,大卫拍摄出了“消失的爱人”之后,他就几乎与电影圈渐行渐远——因为他希望拍摄的项目都寻找不到投资。是的,大名鼎鼎的大卫·芬奇却找不到电影拍摄资金,兜兜转转到了2018年却依旧没有全新电影项目上线,只是拍摄了一部电视剧“心灵猎人”,好评如潮,却终究是电视剧而不是电影。

就连大卫·芬奇都面临了如此困局,又更何况是其他导演呢?

正如大卫所说,好莱坞电影已经被两种紧身衣所包围了,其他电影的生存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必须承认的是,这是整个产业的问题,从学院到电影公司再到市场反馈,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体系,这才一步步导致了最终的结局。但,如果艺术电影市场的潜力远远超出想象,只是发行公司没有能够挖掘出来呢?

“醉乡民谣”的出现就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有人势必会说,“醉乡民谣”就是典型的颁奖季作品,这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它的票房成绩对于其他艺术作品来说没有参考价值,对于大卫·芬奇的处境也不会有所改善;但真实情况是,这并不是一部学院喜欢的作品。

首先,这不是真实人物传记,而是根据真实人物经历演绎出来的故事。

其次,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也不是一个反应社会问题的故事,严格来说,科恩兄弟仅仅只是呈现出了一种状态,而这样的状态对于学院来说没有任何感染力——洛杉矶和纽约的区别就是最佳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