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2012年的“超脱”,也属于类似状况。
如此情况的频频出现,侧面也提出了一个假象:在学院公关之外,实力出众的作品也依旧能够得到认可。
归根结底,学院评委们也明白,所谓的“学院公关”,比拼的是软实力,与实力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更多还是社交场合的推挡拉扯,这也使得奥斯卡从“奖项认可”演变成为“公关游戏”,甚至是利益交换。显然,这不是颁奖典礼的初衷,奥斯卡也不想要成为金球奖;内心深处,他们还是希望能够表彰那些真正的实力演员,让整个电影行业能够继续运转下去,并且让奥斯卡的权威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当然,不是说“蛋糕”的詹妮弗·安妮斯顿不够出色,但就好像马修·麦康纳、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这些“偶像”出身的演员,学院总是更加苛刻,往往在关键时刻拒绝认可他们的努力。现在的安妮斯顿也是如此,悄悄地,不少评委就将自己的票数投给了“两天一夜”的玛丽昂。
为玛丽昂投票的人数甚至可能比想象之中还要更多。然后,意外就这样出现了。
尽管玛丽昂没有频繁出现在学院公关场合,但“两天一夜”的法国发行公司却始终在积极主动地宣传作品,这也铸就了最终提名名单的意外。
那么,同样的情况又是否适用于蓝礼呢?
至少,相似的局面也发生在了最佳男主角部门——黑马出现了,不过,不是玛丽昂如此类型的黑马,又一名美国演员工会的提名者掉队了。
最佳男主角,“万物理论”的埃迪·雷德梅恩、“鸟人”的迈克尔·基顿、“爆裂鼓手”的蓝礼·霍尔、“夜行者”的杰克·吉伦哈尔,组成稳稳当当的第一集团;另外还有一个席位则属于“美国狙击手”的布莱德利·库珀,他们构成了影帝争夺战的最终选手阵容。
倒吸一口凉气!
真正意义上地倒吸一口凉气!
在美国演员工会奖的提名之中,最后一个席位是属于“模仿游戏”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而选择则被布莱德利·库珀逆袭取代,这无疑堪称奥斯卡名单之中的最大冷门,彻底改变了最佳男主角的整个竞争格局。
不是“性本恶”的杰昆·菲尼克斯、不是“塞尔玛游行”的大卫·奥伊罗、不是“圣人文森特”的比尔·默瑞、不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拉尔夫·费因斯,而是此前根本就没有赢得什么前哨站提名的布莱德利·库珀!
从前哨站情况来看,英国学院奖、金球奖、美国演员工会奖以及其他影评人协会,提名席位都是相对清晰明确的,前面四位演员全部都是顺利赢得了提名,其中杰克·吉伦哈尔凭借着“夜行者”入魂入魔的表演牢牢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成为了今年奥斯卡的最大惊喜;但剩下一个席位却始终存在着疑问。
人们可以预料到,最终必然有人会掉队,却没有预料到最后时刻上位的居然是布莱德利!
此前,人人都在讨论着蓝礼年纪轻轻就已经连续四年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壮举,然后不由吐槽蓝礼是“学院宠儿”,但现在人们才意识到,布莱德利才是真正的“学院宠儿”——“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美国骗局”、“美国狙击手”,他也在不知不觉中连续三年赢得奥斯卡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