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察觉到了一个眼神的温度,布莱德利抬起头看了一眼,然后就可以看到盖文那由里往外绽放出光芒的脸庞,热情与活力似乎再次从血液之中苏醒,整个人都重新年轻了起来,随即,布莱德利就再次低头忙碌起来。
而盖文?
他正拿着录音笔,滔滔不绝地将脑海里的思绪记录下来,这种激动与亢奋是坐在办公室里永远都无法体会到的情绪,对于办公室来说,得奖名单就只是一份名单而已,轻飘飘的,感受不到太多力量;但置身前线,那种跌宕起伏、那种慷慨激昂、那种热血沸腾,却让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历史拐点的份量。
摸着胸口,感受心跳,他知道自己还依旧活着,血液还是滚烫滚烫的。
新闻中心的激动状态正在撼动着整个建筑;而杜比剧院的亢奋状态也正在撼动着整片土地。
站在休息室里等待揭晓得奖结果的蓝礼,神情微微有些惊愕,无法掩饰自己的意外——
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意外,真心实意的。不是因为不相信“爆裂鼓手”,而是因为明白学院的保守不是轻易能够撼动的。
按照历史轨迹,一直到2016年,美国总统换届选举,新上任的那位总统把整个好莱坞崇尚自由的左派人士全部都得罪光了,推特之上出卖智商的言论更是在好莱坞四处点火,这也彻底改变了颁奖季格局——
先是“推销员”掀翻“托尼·厄得曼”赢得最佳外语片,然后是“月光男孩”爆冷逆袭“爱乐之城”登顶最佳影片。
不是说“月光男孩”的艺术成就不够,事实上,单纯从作品来说,“月光男孩”与“爱乐之城”确实是在伯仲之间;但考虑到学院的保守与传统,选择“爱乐之城”是必然结果,就如同今晚他们选择“鸟人”一般,只是因为时事与环境的关系,学院评委们暂时放下了自己的偏见与执念,将自己的票数投给了“月光男孩”,最终铸就了历史。
但那也只是仅仅一次而已,随后两年,学院就再次故态复萌,“水形物语”和“绿皮书”都是回归传统路线的选择。
换而言之,时势造英雄,“月光男孩”的打破格局需要太多太多条件,而现在?条件还远远没有成熟,“爆裂鼓手”的胜出也就带上了一丝神秘的奇迹色彩,即使是蓝礼自己,他也不敢相信“爆裂鼓手”居然真的赢了。
“啊啊啊”的轰鸣声在整个休息室里涌动着,蓝礼只觉得耳膜正在激烈震动着,整个世界都在翻天覆地,视线里无数涌动的身影,正在激情澎湃地庆祝这一历史时刻,就如同安德烈终于突破弗莱彻的钳制一般。
然后,熙熙攘攘的人群护送着蓝礼一路前往舞台,在人群和摄像机的包围下,蓝礼今晚第三次登上了舞台——
他是“爆裂鼓手”的制片人。
当蓝礼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全场掌声达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高度,全场嘉宾一个不落地全部站立了起来——也许哈维·韦恩斯坦没有,但舞台上却依旧只有西恩一个人,这让蓝礼有些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