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的意思是,你觉得他们在偏袒蓝礼?”
“没有,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不要扭曲我的观点。我是说,这部作品值得称赞,但’a·’?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这就是我说的意思呀。”
“好吧,那就是这个意思吧。我只是单纯觉得,’b+’可能不错,但’a·’就显得太过了。”
“那你觉得科恩兄弟会喜欢吗?”
……
息息索索,叽叽喳喳。
正在别墅大厅里苦苦等候的记者们,也没有能够按耐住自己的激动与好奇,纷纷开始交换着自己在戛纳期间得到的意见,好评和差评、积极和消极,各式各样的观点都在涌动着,侧面就可以感受到“龙虾”无与伦比的热度。
从昨天延续到今天,“龙虾”的争论依旧没有能够寻找到一个清晰脉络,反而是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越演越烈起来,似乎每个人都越思考越复杂,难以形容的模糊情绪也就一路蔓延下来,至今无法统一。
就连各大专业杂志的媒体记者和主编们也都在互相观望探讨,如同试水温一般,观察着“龙虾”的风向。
现在,所有视线都朝着戛纳电影节的场刊投射过去,好奇着最具代表性的十家权威媒体到底是如何看待这部作品的;更进一步,这部作品在今年的戛纳前景如何,是否还将延续蓝礼的一贯强势表现?
不知不觉中,视线焦点都云集了过来。
然而,蓝礼这里却依旧稳若泰山?布莱德利和盖文都强烈怀疑,欧格斯以及其他剧组成员们是否能够如此淡定:站在争议焦点的风口浪尖,绝对不是那么轻松容易的事情,无处不在的视线和声音就是压力;与好评差评无关,仅仅只是一种瞩目焦点所带来的压迫感,无形之中就能够制造出紧迫与焦虑。
“这是好事。”
这就是蓝礼的回答?这也显得太简单了吧?
似乎察觉到布莱德利和盖文讶异的质疑视线,蓝礼轻笑起来,不得不再继续解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