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逃犯当天早上已经在奥斯汀射杀了一名警员。他的屁股中了两枪九毫米子弹……”现场的学生因为“屁股中枪”这件事而发出低低的笑声,但没有干扰到他的授课,一鼓作气地完成案件背景叙述,全程保持平铺直叙,“……挟持了一名十岁男孩作为人质,正躲藏在一处满是女人和儿童的远郊社区。”
转身展示了几张犯罪现场的照片之后,再次面向听众,语调稍稍放轻柔,没有刻意上扬起来的强势,反而是以退为进地制造出了一个“声音低谷”,把听众注意力柔和地拉扯过来,就好像他们正在谈判现场面对犯罪嫌疑人一般,“现在我们必须专注于一件事:缓和事态。”
“缓和事态(deescation)”。
字正腔圆的发音,在第一个音节“de”之后刻意做出停顿,每一个元音都将嘴型与舌头的位置完整做到位,彰显出学术层面的标准与到位,完美无瑕;但发音却不费吹灰之力,每一个咬字都显得轻松写意,可以看得出来,日积月累的习惯已经融入肌肉之中,无形之中就能够彰显出性格与背景的细节。
最重要的是,“缓和事态”,这个词语,没有加重语气也没有提高音调,却通过发音的缓慢清晰而达到强调作用。
就好像教授轻轻敲打着黑板:这是重点,请标注起来,考试必考项目。
现场听众也纷纷低头做起了笔记,根本无需赘言。
不要说正在拍摄之中的群众演员了,就连站在旁边观看拍摄的卡梅隆和汉娜都忍不住掏出笔记本做记录。
卡梅隆观察得非常认真仔细:截止到目前为止,只有四句台词,最简单最朴素的台词,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蓝礼的表演也没有发力,甚至察觉不到刻意雕琢之处,至少没有情绪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但台词之间的细节却将霍顿的人物形象隐隐绰绰地勾勒出些许轮廓,这份功力无疑令人惊叹。
在卡梅隆看来,蓝礼的说话语气稍稍没有那么温柔,更多只是柔和——增加元音的饱和度就能够达到如此效果,同时减弱气音的摩擦,避免声线太过粗粝,在听觉层面就能够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感。
以前在演技学院的时候,每一位演技老师总是不断强调“台词台词台词”,甚至比表情或者动作更加重要,但学生往往更加习惯于将情感注入台词,通过自己的演绎诠释来赋予台词色彩,似乎缺少了情绪就不会说台词了。
然而现在,卡梅隆终于明白“台词”本身的意义:发音习惯、用词习惯、说话节奏、句式结构等等话语内容,其实就是每个人的身份证明,充分折射出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文化底蕴等等,即使没有情绪也能够捕捉到——而且,即使通过学习完成修改,也难免泄露马脚,“基督山伯爵”就是最典型代表。
蓝礼用一段没有多余意义的“说明文字”,展现出了自己对角色的细节勾勒。
卡梅隆可以清晰感受到层层震撼席卷而至,因为太过激动,以至于头皮开始隐隐发麻。
表演,依旧在继续。
“圣安东尼奥警局局长抵达现场,并且使用扩音器喊话,结果反而是强力震慑了劫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