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7页

蓝礼眉尾轻轻上扬起来,“也许法国人的确如此,我无法反驳。你们对电影的喜爱,确实令人惊叹。”

蒂耶里轻轻左右摇晃了一下脑袋,表情似乎不太苟同的模样,“但现在年轻人也正在被智能手机毁掉。”

法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国度,他们反对网络、反对智能手机、反对快餐文化,从孩童时期就开始的哲学教育、文化传承方方面面地影响着他们的社会,然后建立起一个独特的体系。即使在欧洲大陆,也与众不同。

电影文化的传统,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也同样遭遇猛烈冲击,而现在法国主流文化架构都正在竭尽全力地保留这份传统,渴望着能够将星星之火传承延续下去,他们对流媒体的排斥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时代总是在进步的。”蓝礼却秉持不同的观点态度,“我们就暂且不讨论火焰第一次诞生的时候带来的巨大冲击力,甚至被认为是上帝的怒火……”轻松的语调让蒂耶里眼底也流淌出了笑意,却没有打断蓝礼,“单单说电视机问世之后,曾经一度被认为即将消亡的电影,又存活了多少年?半个世纪吗?”

蒂耶里轻轻摇了摇头,“你知道在线流媒体不一样。”

“你应该知道电影院依旧是电影院,真正出色的电影终究还是属于电影院的,在线流媒体只是提供观众另外一种欣赏的角度和方式。我们都知道,在自己手机观看’阿凡达’或者’地心引力’,那是一种浪费。”

蓝礼的立场态度也非常鲜明:他所支持的,应该是在线流媒体所延展出来的创作空间,而不是取代电影院的位置。

在法国,艺术电影依旧拥有大量生存空间,电影院正是电影艺术的呈现载体;然而在北美,两套紧身衣却让人喘不过气来,如果没有在线流媒体,那么无数电影艺术创作者都将走投无路,渐渐消失。

这不是一场传统胶片与数字影像的竞争,而是电影产业贯彻始终的商业与艺术之争。

在蓝礼看来,其实他与蒂耶里应该是相同立场,而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也应该支持堂吉诃德频道:

因为他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让独立艺术电影能够找到更加长远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即使是蒂耶里也必须承认,戛纳电影节入围影片也不是每一部都能够找到发行院线的,艺术电影的市场前景依旧布满荆棘。

但显然,如此争论在未来五年时间里也让人争执不下,谁都无法说服谁,而奈飞的横空出世则让时代的推进显得残酷而冷血,一直到蓝礼所熟知的未来,电影产业也依旧没有能够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所以,蓝礼也没有期待着能够与蒂耶里争论出一个结果。

谈话只是谈话,浅尝辄止,而后蓝礼就主动转移了话题,“我相信,你专程赶来纽约,不是为了和我讨论这件事的。”端起咖啡,蓝礼朝着蒂耶里投去了一个询问的视线,展露出一个礼貌得体的微笑。

蒂耶里却没有顺着蓝礼的话题继续说下去,而是兴致勃勃地说道,“为什么不能呢?你对戛纳就不能拥有一点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