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页

“不错,定而后能静。古来圣贤,都是在定静二字上下功夫。”刘光烈点点头,知道这个学生是万中无一的天才:“心理素质就是如此,人用苦功强行把自己心定下来,就如奔腾的野马,你把它拴住,不让他动,久而久之,他也就会静下来。定是强行不动,静是自然不动,两者高下立判。先有定,后有静。静后就是安,安,就是安稳,整个人静下来之后,久而久之,积蓄厚重,就会稳如泰山,雄浑无比,那就是安,到达了此境界,实际上就接近宗师,所谓泰山北斗,八风不动,就是如此,你现在就是这个心理境界,但仍旧比起苏劫数低了一级。”

“后面是什么?”张晋川问:“大学里面的话是定而后能静,静而后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但我觉得老校长肯定有自己的心得。”

“明伦二字是儒家的话,明为洞彻,伦为伦理。做到了明伦,那就是以洞彻世情的心,彻底明白人伦和天地之道理。但我的学问,不止于儒家,实际上还有佛道二家的真谛在其中。所以我认为,在安字后面,是断。”刘光烈道。

“断?”张晋川问:“老校长,此字怎么说?”

“断,所谓是无眼耳鼻舌身意,佛家的九识理论实际上很重要。你可以去研究下。整个人安稳如泰山之后,想要进步,已经无峰可攀登,就要破旧立新,自我革鼎。所以佛家的断,就是易经的革卦,依我所见,苏劫已经到达了这个境界,所以,他的心理素质比你高。”刘光烈眼光毒辣。

如果苏劫在这里,他听见这么一番话,绝对如雷贯耳,把心中的所有思考都融会贯通,因为他现在思考的东西,被刘光烈清晰的讲解了出来。

但刘光烈只把这个说给张晋川听,不给他听。

“断……怎么断?”张晋川有些迷茫。

“这就是心灵修行的难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能够身教,不如武术动作,有个标准的规范。”刘光烈道:“悟得到的人,一下就悟了,悟不到,一辈子都在打转转,跳不出那个圈子。”

“断字后面,就是活死人的境界?”张晋川不去想,而是继续问下去。

“我把活死人的境界归纳为一个字,那就是明。明伦的明,明悟的明。”刘光烈道:“人在踏入活死人境界的一刹那,心理会非常的清楚明白,怎么说呢?就如人在死的那一刹那,实际上是一辈子看的最穿,心中最明白的时候,一辈子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都放下了,什么都看开了,这种状态,就是活死人,我称呼为明。”

“原来如此。”张晋川没有料到刘光烈居然说的这么明白。

人在咽气的前一刻,回光返照,心中会在刹那之间回忆自己一生,那是最清晰、最明白的时候。

“老校长,您是怎么踏入这个境界的?”张晋川问。

“我在三十年前,就踏入了这个境界。你知道是怎么踏入的么?我去医院做义工,照顾那些病危的病人和老人,观察他们死前一刻的心态。在三年时间送走了几百个绝症病人之后,就陡然明白了这个境界。”刘光烈把自己最秘密的东西说了出来,“当然,我的明悟不一定适合你,你也可以尝试着去做,就算不能够领悟,多做好事,也是种下福田,对你的心性磨炼,有很大好处。”

“知道了。”张晋川问:“定,静,安,断,明。这五个字,代表了从普通人到活死人的五个心路历程,也等于说是五个境界,那么在这之上,还有更高深的境界存在么?老校长,你到达了什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