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6页

而且宝岛电影每年的票房排行榜上,有些时候前十都看不到一部本土电影,可见宝岛电影混的是有多么的凄惨。

但惨归惨,人才却不少。

尤其是文艺向的导演人才非常多。

罗媛虽然不太看重文艺片,可这种类型的电影却也是一个成熟影视公司不可或缺的。

因为一家影视公司,不该只看重单纯的利益,还要有精神追求,就像是有钱人一样,你光有钱那就是土豪,是暴发户,但要是你有些文雅的爱好,那么你就不一样了,说不定还会被冠以儒商的雅号。

影视公司也一样,急需要商业片赚钱,也同样需要文艺片获奖。

两手都要抓,才是硬道理。

所以为了挖掘这里的人才,罗媛甚至专门出差来到了宝岛,亲自拜访了几位知名导演。

但是过程并不顺利,几位大导演对于来内地拍戏表示意动,但也顾虑重重,罗媛在接触发现这些问题后,在心里也是给自己提了个醒。

虽然刚开始受挫,但罗媛并没气馁,邀请不到这些老家伙,她就把目光盯准了宝岛年轻一代的导演。

罗媛看重了几个目标,觉得是不错的人选。

而在罗媛和这些年轻导演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和之前那些知名大导演完全不一样,后者顾虑重重,前者却特别的有冲劲儿,尤其对于华艺提供的机会,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度的渴望。

某位年轻导演甚至在吃饭的时候,悄悄和罗媛说了一句话。

“罗总,我觉得现如今的宝岛电影市场就像是一个牢笼一样,我们全都是被囚禁的人,出不去这里,我们就看不到未来。”

罗媛对这番话深以为然。

她在宝岛这边谈好了六位优秀的年轻导演后,又去了港岛一趟,在这里又签下了三名导演。

港岛的导演对于商业是有十分优秀的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