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将手中的“仿单”展开来看,只见上面印着一行大字“张氏白玉豆腐”,下面则是小字“新店开业酬宾大量供应另有扑卖3”。
司马光盯着这张小广告说不出话来。
“一间豆腐坊……一间豆腐坊,竟这么大手笔,能印制仿单招揽生意吗?”
司马光百思不得其解,豆腐坊乃是利润最薄的行业,哪里能有这钱去刻印坊专门印制这些?
另外,他对这酬宾的手段也很有疑问。
“扑卖还好说,大量供应算什么酬宾……”
司马光在京兆府的时间没有李参久,李参顿时哈哈大笑,说:“原来张家白玉豆腐啊,那是……大量供应便是酬宾了。”
张家豆腐坊的“白玉豆腐”一向是限量供应,去稍晚便买不到。新店开业时多供应一些,让人人都能买到……那还真的算是酬宾了。
司马光听李参说起张家豆腐坊的种种传奇,忍不住连连咋舌:“原本想着陕西乡民淳朴,于货殖一道上并不精通,但现在看来,却并不比汴京、苏杭一带略逊……”
两人正走走说说,突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奔来,又往司马光手中塞了一张“小广告”。
李参笑道:“不知这‘仿单’上又写了什么新鲜生意。”
在汴京那里,“仿单”单指夹在商家出售的商品一起送出的小传单。这少年单单将这一张纸送出来,李参只管依着汴京的规矩把它叫做“仿单”。
谁知司马光却呆在原地,眼光凝滞,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