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令祖没有师兄弟,没有同在刻印坊里供职的同僚吗?”明远问毕文显。

毕文显摇摇头,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与祖父共事的同行们……说祖父的制版之术太过繁琐……”

明远顿时皱起眉头:怎么会?

不过这说辞,倒是和他在长安城中与工匠们交流,对方的第一反应是一样的。

“活字”印刷术,复杂在于前期投入,必须先制出若干常用字的“活字”,才谈得上能够“活字”排版。在这番工夫花费出去之前,活字印刷术肯定没有木雕版那般“立竿见影”,马上就能上手印刷。

试想,汉字至少有两千常用字,很多字会重复出现,至少要准备两枚以上。这种庞大的“前期投入”,恐怕阻拦了活字印刷术推广的脚步。

明远又想:不过,毕昇应当是留下了一套用于制版的“泥活字”才对啊?

他马上自己想明白了:那是用陶泥烧制的“泥活字”,既不是铜制,也不是铅字,自然容易损坏。毕昇过世,这套活字无人再维护补充,毕昇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自然就进入了一个“停滞期”,暂时无人再用了。

他想了想,问毕文显:“你是听说我在寻访令祖,所以找到汴京城中来的吗?”

毕文显点着头道:“是,老汉听家父说起过,祖父过世之前曾经留下话,说是有一位天纵才智的小郎君,对祖父首创的这制版术知之甚详,只可惜去了汴京。将来那位小郎君一定会来寻访,因此嘱咐我等后人把祖父当年留下的器具保存好。”

“因此老汉听说了明小郎君之事,家中便凑了些路费,遣老汉上京来了。”

明远听着忍俊不禁:“令祖父认得的小郎君……应该不是我吧?”

毕文显挠挠头:“确……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