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远向座上陈绎拱拱手道:“大人或许听说过,前些日子,我已与汴京城中的不少商户订立契约,共同出资,营建这条‘公路’。”
“我认购了10万贯,开封府也查验过账目,我确实已经缴足了10万贯的资金了。”
陈绎却并不知道这些,连忙转头,叫了一名下属官吏询问,问了好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
明远说的没错。
他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想着自己完全承担这条公路的修建。
虽然可以让他一次性花出去60万贯,但是现在明远的目标已经上升至1000万贯,10万和60万,对明远来说其实是同一个量级的花销。
他想要借此机会,尝试一把“集资修路”的新方式。
因此,明远通过各种门路,邀请汴京城的大商户入股,大家一起集资,修筑这条山阳到汴京的道路。
消息一旦传出去,两日之内,各家就已经将50万的认购款认满了。
汴京城的大商户愿意出资的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消息灵通的皇亲国戚,曹家、高家、贺家……甚至还有宗室。
这几家都是在宫中有人脉,消息最灵通的,晓得官家已经点了头,这条“山阳-汴京”公路可以尝试“收费”模式。
——这不就是朝廷点头了可以用来赚钱的生意吗?
这下谁家还会矜持?
再者,明远在“集资”时,公布了一份极其详细的“预算”。
他已有在山阳镇附近修路的经验,每一里路需要花多少人工、多少材料,全都有经过验证的数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