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种师中在国子监中, 小小年纪便一路顺风顺水, 多了几分恃才傲物之气。但是到了苏轼这等大才面前,气焰顿时又短了, 老老实实地看书学写文章,还时不时与苏轼对对、吟绝句、学作诗。
明远乐见苏轼与种师中相处。
但是他也会忍不住瞎猜:在这个平行时空里, “苏门四学士”究竟会是谁?
“后四学士”中已经由他发掘了一个, 穿针引线认识了苏轼;而现在,苏轼身边又多了一个小小年纪的追随者?
没多久,他们这一行人抵达扬州。
还未到扬州时, 苏轼就笑明远:“世人都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句话唯有对远之来说,是最最贴切的。”
明远轻抿着嘴笑。
的确,如果只有“腰缠十万贯”,才有资格“骑鹤下扬州”的话,他明远是“符合资格”的一个。
毕竟此刻他随身携带的资产, 金银铜钱、盐钞茶引之类,差不多就有十万贯之巨了。
只是他又摇摇头对苏轼笑道:“子瞻公此言差矣。腰缠十万贯铜钱, 那得有多重?小弟这小腰可承受不住。”
苏轼顿时看看明远少年人挺拔纤细的腰身, 然后再低头看看自己人至中年之后发福的老腰,顿时叹了一口气:“小老弟,某今日笑你一句, 你就反将一军, 让某今日晚间少吃一口肉。”
明远看着苏轼, 实在是忍俊不禁,心想:人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苏轼人届中年,却是一派毫无机心,天真烂漫,可爱至极。
相反,明远别过脸,望着骑着一匹小马,从后面慢慢跟上来的种师中,心想:这才是个真正腹黑的小坏蛋!
一行人进了扬州城。按照苏轼的脾气,自然要将这里好好游览一番。
这座城对于苏轼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苏轼的恩师欧阳修,曾经在扬州任知州。扬州城中自然留下了不少与欧阳修有关的风物。
苏轼对欧阳修景仰有加,便带着明远与种师中一一探访。
明远一瞧:哟,眼前这扬州城,还真和后世不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