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尚心知急切不得,也晚不到哪里去,便将一颗心放在肚子里,慢慢观赏珠江岸上的街景。

珠江两岸几乎全是供货船停泊的码头与栈桥,此刻早已泊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各种为船上人员运送柴草与饭食的小船正在与船上水手交接货物与补给。间或还有一两艘渔船经过,船上载着今日的渔获。

越过密密麻麻的停靠船舶,珠江岸上先是一条供运输货物的道路,道路另一边则是一排整齐的房屋,沿街的一面都是商铺,此刻都打开了门板正在营业。

这些房屋外都建了一道风雨廊,遮阳避雨。这道风雨廊下自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而史尚留意到街道上的行人中有不少夏塞里奥那样形貌的“夷人”,他们大多身材高大,或蓄着大胡子,或顶着金色、棕色的长发,穿着不中不夷的长袍,在街道上来去。

除了这些形貌明显有别于华夏人士的“远夷”之外,还有好些来自南洋的海商——邓宏才对这些人相对熟悉,便一一指点给史尚看。

他们大多身材不高,肤色被常年烈日晒得黝黑,他们不喜穿长袍,大多穿着颜色十分艳丽的短褐,还将裤脚卷高,露出两条细腿。走在珠江畔平整的街道上,他们索性打着赤脚。

反正南方的天气一向暖和,十一月间,也不至于冷手冷脚。

路边的商铺多半是海商们展示货物所用,也有一部分开来是向海商们兜售日常必需的用品。路边也有些小摊贩,时不时能看到卖花的小贩提着花篮,花篮中盛放着今日刚刚采撷的鲜花,用史尚听不大懂的当地乡音大声叫卖。

史尚与邓宏才所乘坐的船只一直等到日头西斜才抵达泊船的地点。

市舶司官员上船检视登记之后,史尚便下船。

他先用两个铜板买了一串珠兰,请卖花女帮着簪在鬓边上,然后打开明远交来的信件,按照上面的地址,找到了一家金银钞引铺。

这家铺子门外写着“今日铜钱兑罄”的字样——史尚听说过,广州一带也闹“钱荒”,缺铜钱缺得厉害。